孫權心中濃濃的進取之心,在陸遜的規勸之下,正在快速地消散著。

誠然公安之戰已經過去數年的時間,可公安一戰給江東及孫權本人帶來的陰影,卻不是那麼容易消退的。

就算孫權本人可以枉顧糜暘的威脅,趁張飛離開荊州之際對荊州發動襲擊,但江東的將率及士卒呢?

“有糜旗,不向西”。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滅己方威風的意味,但這句話就是江東上下臣民心中的真實寫照。

身為江東的主人,孫權不可能忽視這一點。

況且陸遜說的是有道理的。

糜暘一向善用誘敵之計,誰能知道張飛離荊不是他為江東設下的一個圈套?

理智上的判斷,很快壓制了孫權感性上的踴躍。

悻悻不喜的情緒,漸漸出現在孫權的心中。

近來他一直在籌備稱帝之事,難道當他成為帝王之後,還要一輩子活在糜暘的陰影之下嗎?

不,他絕不想接受這樣的生活。

萬般惆悵之下,孫權嘆著氣問陸遜道:

“孤今生還有再度踏上荊州的那一日嗎?”

能讓孫權問出這樣的話,可見眼下孫權的情緒有多低落。

君憂臣辱,君辱臣死。

身為人臣的陸遜,自然不會讓孫權的失落情緒繼續蔓延。

“華公離開之前,他曾對至尊言過:“糜暘有韓白之奇,焉知不會有韓白之禍乎?”

“臣以為,華公的話不無道理。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就是為人臣之大忌。

劉備重情重義,或不會對糜暘心生忌憚。

劉備世之英雄,糜暘或也不會對他心懷二心。

可再厲害的英雄,終也會有離去的一天。

至尊不見曹操逝世後之曹魏乎!”

陸遜言辭真誠,盡力開導著孫權。

而在聽到陸遜的開導後,孫權眼中的亮光又重新浮現起來。

他就是人君,自然知道陸遜與華歆的這一點判斷,是否有著道理。

而他亦是親眼見證曹魏衰落的人,別看當下大漢聲勢日漸昌隆,但比之昔日曹魏還是有所不足的。

那麼強大的曹魏,都在曹丕的引領下日漸頹喪,誰能知道大漢不會有這一日呢。

在想通了這個關節後,孫權重新振奮起情緒對著陸遜笑言道:

“稱帝臺修建的如何了。”

聽到孫權問起這件事,陸遜連忙答道:

“一切按計劃進行中,在元旦那日,至尊稱帝之盛況,勢必會流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