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牛金中伏的訊息時,司馬懿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張飛並未如斥候稟報的那般率大軍撤退了。

不然若不是張飛,司馬懿實在想不出當下荊州軍中還有人能想到在南就聚設伏。

畢竟要想到提前在南就聚設伏,不僅要做到未被他之前的示弱之舉迷惑,還要有敏銳的判斷,能夠提前選好魏軍的必經之地設下埋伏。

這樣的才能,絕非常人能夠擁有。

司馬懿脫口而出的驚呼,被一旁的司馬師聽得清清楚楚的。

而就是司馬懿的這聲驚呼,讓司馬懿在司馬師心中偉岸的形象遭到了一絲破壞。

在司馬師的印象中,他的父親司馬懿一向是一位深謀遠慮的人。

司馬懿做出的判斷,很少有錯的時候。

更別說有驚呼失色的舉動了。

只是接下來司馬懿的舉動,更讓他在司馬師心中的形象進一步崩壞。

“快下令,全軍撤退!”

司馬懿的這聲命令,不僅讓司馬師感到驚詫,還讓他身旁的幾位魏將頓起勸諫之舉。

“將軍,平南將軍尚未救回呀!”

“難道我等要見死不救嗎?”

一聲聲急切的進言,響徹在司馬懿的耳邊。

目前尚不知道南就聚內的漢軍兵力是否在他們之上,在這種情況下,好歹也得派斥候仔細探查一番再下達退兵的決定呀!

諸將的想法瞞不住司馬懿。

可司馬懿之所以不選擇繼續探查敵情,而是果斷的下達退兵命令,不是在於他不想援救牛金。

司馬懿是在忌憚張飛。

之前司馬懿能守住宛城,很大原因靠的就是宛城堅厚的城防。

司馬懿知道,若是沒有宛城堅厚的城防作為依託,他率領的魏軍早就被漢軍擊潰了。

而眼下他率軍處於平原之上,莫說堅厚的城防了,就是一塊可以構築防線的小山包都沒有。

於這種地形之中,要是身為萬人敵的張飛領兵殺到他面前,那他能抵擋得住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心中騰現的答案,不得不讓司馬懿急切起來。

面對著幾位魏將的進言,司馬懿作充耳不聞狀。

“此乃軍令,何人敢違背!”

司馬懿雖是文職出身,但近年來他多番執掌兵權,又治軍甚嚴,這讓他在魏軍中的威望一點都不低。

見司馬懿並未改變主意,諸將雖心有不忍但也無可奈何。

於是很快在司馬懿的軍令下,數千魏軍在即將到達南就聚的關口,突然之間來了個急轉彎,朝著宛城的方向玩命退去。

看著在一旁駕馬狂奔的父親,在看著身後陣型散亂惴惴不安計程車卒,司馬師的心中不由得浮現了一個比喻。

只是那個比喻太過不敬,所以被司馬師用他的理智硬生生地壓了下去。

不過個人的想法壓得下去,眾人的想法呢?

司馬師知道不管南就聚的漢軍主將是不是張飛,待今日之事傳出去後,他們父子二人都要成為天大的笑話了。

早知如此,他們為何非要出來,貽笑於天下呢?

一開始時,牛金尚不知道他被司馬懿放棄的事。

相反的牛金還以為,司馬懿的援軍不久就會到達。

在這種期望的影響下,牛金與部分魏軍哪怕面對著戰鬥的劣勢,但也在苦苦支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