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襄樊會戰時,若不是關大將軍指揮有方,我軍難以取得勝利。

那一戰的獲勝,令逆魏數年不敢窺視我朝荊州,關將軍真大丈夫也!”

一位頭戴綸巾計程車子,搖頭晃腦地藉著酒興說出了以上的話。

當這位士子的話音落下後,坐在他對面的另一名士子,隨即接著附和道:

“楊兄你有所不知。

關大將軍不僅戰功斐然,他之忠義更是名揚天下,就是那已死的逆賊曹操也敬佩不已。”

說完這番話後,這名士子便舉出了當年關羽“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的典故。

酒肆之內是魚龍混雜之所,能來這裡喝酒作樂的當然不止是世家子弟。

商人,乃至於有些閒錢的販夫走卒,平時都會來酒肆內放鬆一下。

對於他們來說,關羽的名諱可能以前聽到過,但定然是記不太清的。

畢竟當世訊息閉塞,加上他們大多要為生活忙碌奔波,以往實在沒機會,也沒心思去太多關注所謂的天下大事。

因此對他們來說,這兩名士子說的話,無疑是新奇且頗為震撼的。

莫說當世的人了,就算是訊息靈通的後世人,在初次詳細聽聞到關羽為大漢立下的功勳,及對劉備的忠義後,又有誰會不心生嚮往呢?

漸漸地,許多商人與販夫走卒不再將兩位士子說的話當做一時的趣聞。

他們將聽到的關羽事蹟牢牢記在心中,想著回到家中後用來好好教育家中兒女。

既然要將關羽當做自家兒女學習的榜樣,那麼不知不覺間,酒肆內的眾人心中也會升起對關羽的敬仰之情。

而在眾人心中的這種情緒越來越濃厚的時候,方才那位姓楊計程車子,又藉著酒興大聲稱讚關羽道:

“關大將軍忠勇,從陛下啑血起義,夙定君臣之分,期復漢室,百折興王。

闞如虎嘯風從龍,夾之以飛,雄猛震於一世,號稱萬人敵。

曾報效於操,後致書而去!

矯轎義烈,上通於天,漢於是乎不亡!”

相比於方才的言論,眼下姓楊計程車子說的話更加推崇關羽,直接引起了酒肆內眾人的一片喝彩。

而當姓楊計程車子話音落下後,坐在他對面的那名士子也不甘示弱:

“維帝忠義昭天下,功業垂史冊,凌煙有祭,萬人仰視,今雖逝世,然威靈顯赫,千載一日!”

這名姓杜計程車子,雖一句未提到關羽的名諱,可酒肆內在座的眾人都知道,他言語中誇讚的是誰。

當姓杜計程車子誇讚完關羽後,酒肆內眾人的情緒更加熱烈起來。

只是在酒肆之中,卻是有一人臉上的神色,顯得與眾人格格不入。

許慈臉上流露出憤憤不平的神色,自在酒肆中聽到兩名居心叵測計程車子對關羽的溢美之詞後,許慈手中的酒就沒停下來過。

可不管再怎麼喝,許慈發現自己都無法忽略兩位士子的言論。

許慈不是與關羽有仇,受不了有人誇讚關羽,許慈是聯想到近來在長安城內的言論,知道兩位士子的“大逆之心”!

深受大漢祖制薰陶的許慈,在繼續喝完一杯酒後,終於按捺不住內心中的義憤情緒。

許慈直接將手中的酒杯狠狠擲於地上,然後起身朝著楊、杜兩位士子的坐席走去。

當下由於楊、杜二位士子的言論,他們的周圍早已經聚集起來一批人。

激憤的許慈年老體衰,他好不容易才從人群中擠到楊、杜兩位士子的身前。

但本來想憑藉自己身份給楊、杜兩位一巴掌的許慈,在看到他們高大的身形後,許慈的心中登時改變了想法。

“啪”!

一聲清脆的掌聲響徹在楊、杜二位士子身前的桌案上。

看著桌案上那張佈滿皺紋的手,楊、杜二位士子不禁將目光朝著許慈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