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馬良的詢問後,糜暘不由得沉吟起來。

要想一勞永逸的解決關西羌亂,最好的辦法就是行衛霍之事。

對待異族嘛,打服、打碎就好了。

可以當下的情勢來說,這種一勞永逸的辦法,大漢卻無法採用。

原因有多方面。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眼下的大漢不適合再發動大的戰役。

且不說一年北伐下來,大漢的野戰精銳大多疲憊,急需休整。

就說近一年來,大漢在收復長安後,疆域得到了一次極大的擴充。

對於新增的大片疆域,大漢勢必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來消化。

天水之所以會有羌族動亂,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大漢尚未將關西的地盤完全消化。

對於聚居關西上百年的異族來說,剛剛對關西恢復主權的漢軍,目前其實才是“客人”。

而且為了將來的一統戰爭,大漢不僅要消化好關西大片的疆域,還要儘快讓關西大地恢復生產。

桓靈以來,關西大地遭受到太多戰亂,人口流失、土地荒蕪情況十分嚴重。

在未將殘破的關中大地,重新恢復成八百里秦川的沃土之前,大漢的國力並不會得到質的的提升。

若國力不能得到質的提升,單單憑藉益州一地的生產力,如何能支撐起來年大漢的統一天下戰爭?

在這一點上,糜暘、劉備、諸葛亮三人的意見是統一的。

所以目前對大漢來說,最主要的便是休養生息。

在將休養生息定為國策之下,那麼對於天水郡內發生的羌亂,糜暘就不適合派大批兵馬去圍剿。

而若是不派大批兵馬去圍剿,那麼天水的羌亂是很難平定的。

天水羌族到底佔據著地利,他們打不過總跑得過,等平叛的漢軍從天水離開後,心懷不軌的羌族再出來燒殺搶掠就是。

這也是數百年來,羌族面對漢朝屢試不爽的把戲了。

沉吟之時,糜暘已經在腦海中將內中利害關係過了一遍。

天水羌亂的確是一件棘手的事。

棘手的地方在於,要是天水羌亂不處理好的話,那麼到時候關西發生羌亂的地方,可就不會只侷限在天水一郡了。

只不過糜暘倒也不會對這件事束手無策。

“天水羌亂,表面上看是一些羌族想為那些罪酋報仇,可在孤看來,他們的最主要目的,其實在於奪糧。”

糜暘一語道破了天水發生羌亂的本質。

當世的異族,與後世的某個大涸民族頗為相似。

道德淪喪,欺弱怕強。

不能說羌族為那些罪酋報仇不可能,畢竟都是“摯愛親朋”嘛。

但要是認為羌族動亂的目的僅僅是這個,那就太過簡單了。

眼下關西大地已經進入寒冬,一到寒冬季節,不止羌族,任何異民族都會陷入饑荒之中。

有漢四百年以來,異族動亂也大多發生在秋冬之際。

羌族是不會自己種植糧食的,那麼一旦他們缺少糧食,他們自然就會想著搶奪大漢的糧食。

這才是為何明明漢軍聲威正盛,羌族還會發生動亂的原因。

不是他們不畏懼漢軍的聲威,而是他們更怕死。

在明白天水羌亂的本質之後,糜暘很快就對著馬良繼續說道:

“你去籌措一批糧草,不需要多,不需要快,但一定要將風聲放出去。

就說是大漢近來要犒勞那些,在這次北伐之戰中有立功的羌族部落。”

糜暘的吩咐,頓時讓馬良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