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眼前嚇得渾身發抖的郿縣長,糜暘用手中的長劍挑起郿縣長手中木盤上的璽綬。

在打量著璽綬的同時,糜暘的餘光掃向眼前這座並不算高大的郿縣城,他的眼中中充滿著玩味。

眼前的郿縣城內外,早已經不能見到哪怕是一名魏軍,當下留在郿縣城內的,只有一些老弱的縣兵。

再加上他率軍一到達郿縣後,郿縣長就開城投降的行為,充分證明了一個事實——曹真棄城而逃了。

說實話,對於這一件事是糜暘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原本糜暘還以為,當他到達郿縣後,迎來的會是一場艱苦的攻堅戰。

可沒想到,他拿下郿縣會是一件如此輕鬆的事。

方才率軍前去城內先一步探查的姜維,不久後就回到了糜暘的身邊。

在姜維的稟報下,糜暘得知了郿縣內並無伏兵。

得知這件事後,糜暘放下了心中的最後一絲戒心。

糜暘先是好言寬慰了郿縣長一番,糜暘的話語中流露出有繼續讓眼前這位郿縣長任職的意思。

糜暘的這個打算,讓郿縣長受寵若驚。

他實在沒想到,他還能繼續執掌著郿縣。

糜暘之所以不打算更換郿縣長的人選,主要原因在於他知道,曹魏境內的國情與大漢不同。

曹魏的地方長吏,大多為當地的世家豪族子弟擔任,那些世家豪族子弟背靠家世,在當地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

糜暘若貿然更換郿縣長,加上他帳下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那麼這個舉動肯定會引起郿縣當地的局勢不穩,這不符合漢軍接下來的利益。

曹真捨棄郿縣後,糜暘肯定是要進一步率軍追擊的,這種情況下,郿縣的安穩就很重要了。

當然糜暘也看出來了,眼前的郿縣長有著大多數世家豪族子弟的特性——牆頭草,兩邊倒。

為了無後顧之憂,在率軍繼續前進之後,糜暘是會留支精兵控制住郿縣的。

在糜暘的恩典之下,郿縣長不斷地表著忠心。

就在郿縣長滔滔不絕的時候,糜暘卻突然問起了一件事:

“當年法公諱真的墳墓可在城外?”

糜暘突如其來的問題,令郿縣長一愣。

糜暘口中的法公,郿縣長是知道為何人的。

他便是桓靈時期,在郿縣一帶鼎鼎有名的儒學大家法真。

以法真在扶風的名聲,出身世家的郿縣長不知道他那是不可能的。

可郿縣長意外的是,糜暘怎麼會突然提起這位已經故去數十年的名士?

隨後郿縣長反應過來,糜暘為何會有這番詢問了。

法真除去是扶風有名的儒學大家外,他還有著另外一層身份,那便是法正的祖父。

而世人皆知,糜暘是法正的入室弟子。

在當世入室弟子,有時候與兒子也無多大區別。

按照這層關係的話,糜暘與法真之間也有著不淺的淵源。

想來糜暘顧問法真墳墓所在,可能為的想去法真墳墓前祭拜一番。

在猜出糜暘的用意後,郿縣長斟酌著用詞答道:

“回稟大將軍,法公墳墓並不在城外周圍。”

回答完後,郿縣長不等糜暘再度發出疑問,便又緊接著解釋道:

“前年雨季多雨,渭水水量暴漲,毀壞了原來郿縣的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