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暘說的每個字,劉備表示他都聽懂了。

可在將糜暘說的每個字串聯在一起後,劉備卻愣住了。

他這次的愣神,比方才那次更久一些。

見劉備沒有第一時間答應他的奏請,糜暘以為劉備是心存顧慮,他便焦急地再度勸說道:

“若陛下能採納臣的方略,臣可保證臣的這個方略,至少對我軍有三大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我軍可儘可能的縮短時間,儘可能的集中有生力量來攻打長安城。

有這層保障在,我軍奪下長安的成功性將大大增加。

第二個好處是,我軍可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敵將曹真等人皆是深通兵法之輩,可正因為如此,彼等才不會想到我軍竟膽敢如此做。

彼等現在一定想徐徐撤軍至陳倉後方,然後藉助著扶風一些險要的地勢,構造營壘防線層層阻擊我軍。

若我軍主力不能快速透過陳倉,時間拖延日久之下,賊軍構築的防線形成,那我軍前往長安的道路將更加艱險。

唯有用出其不意的辦法,才能打亂敵軍的部署,才能讓敵軍沒有充足的準備時間,從而掌握住長安之戰的主動權。”

在連續說完這兩個好處後,糜暘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

“如此做的第三個好處在於:

早在梁州之戰後,關中就因我軍大勝之聲威,而人心震怖,六神無主。

當下梁州之戰雖已過去半年有餘,但我軍又新取得街亭大勝,千里涼州疆域,不日也將落入我軍手中。

在這三個事實的影響下,關中內部思念漢室之人,勢必不在少數。

只要我軍能在賊軍退兵後,繞開陳倉,直入關中腹地,這樣關中諸縣皆可見我軍勢不可當之勢。

如此一來,心中早就思念漢室的人,勢必會揭竿而起,響應我軍。

即使大部分世家豪族在我軍進入關中腹地後,會先保持著觀望狀態,但這一點對我軍也是有利的。

觀望代表著大部分世家豪族不會馬上相助我軍或賊軍任何一方,這可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賊軍在地利上的優勢。

彼消我長之下,長安之戰臣才更有把握!”

在說完最後一句話後,糜暘已然起身來到劉備的榻前,然後對著他深深一拜。

今夜糜暘來尋劉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勸說劉備召諸葛亮前來關中,與他一同北伐。

諸葛亮是大漢開府治事的丞相,他的地位是在糜暘之上的,要想讓諸葛亮前來關中,也唯有劉備有這個權力。

糜暘本以為他的勸說會很順利,畢竟劉備一向信任他,他說的方略也能讓關中的局勢,大大有利於漢軍。

最重要的是,劉備與旁人不同。

旁人在聽到糜暘的想法後,哪怕是知道,糜暘會讓諸葛亮留守後路,但也會覺得糜暘是在異想天開。

當年西楚霸王天縱之資,在正面戰場上,幾乎打的劉邦抬不起頭來,但為何最後會被迫想與劉邦結盟?

原因就在於他的後路不穩。

而當年西楚霸王不是沒想過穩定後路。

可憑藉著不多的兵力,在後方有著精銳敵軍的情況下,為己方大軍牢牢的守住後路,本就是一件極難的事。

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常人能守住一月,已然可以稱得上名將。

可很明顯一月的時間,糜暘不可能拿下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