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勞累了一天後,糜暘帶著疲憊的神色回到了大帳中。
糜暘剛剛結束了一場,持續一日的議事。
黃權推斷的並沒有錯,就在糜暘到達上邽的第二日,漢軍的斥候就發現,魏軍有著撤退的跡象。
當得知這個情報後,黃權很快將此事上報給糜暘。
自從前日劉備當眾在眾臣面前,將北伐大權全都交給糜暘後,處在上邽外的一眾漢臣當日就以糜暘為中心,組建出了一個新的北伐決策圈。
在這個圈子中,糜暘將黃權暫任為大將軍長史,為他署理著軍情要務。
得到糜暘看重的黃權,感到十分榮幸,他也十分盡心的為糜暘收集著軍情。
收到黃權稟報的軍情後,見局勢正按自己的推測一步步發展的糜暘,今日就在他的帥帳中召開了一場軍事議會。
在這場軍事議會中,糜暘讓黃權宣告了魏軍正在撤退的事實。
這一事實讓諸多漢臣雀躍的同時,也讓今日的軍事議會充滿了喧囂。
或許都想在糜暘這位大將軍面前表現,有的大臣建議糜暘可趁勢追擊魏軍。
在議會的開始之初,這種建言佔據了主流。
但這類建言落在糜暘的耳中,卻讓他感到十分不滿意。
魏軍撤退,漢軍在這時候派兵追擊不是不行。
或許曹真會派重兵提防後路,但派上一支精兵前去試一試,也無傷大雅。
可糜暘召開軍事議會的目的,在於討論魏軍撤退後他們的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但眾臣在提出應當派軍追擊魏軍後,就大多閉口不言。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心中並沒有一個穩妥的方案,建議糜暘在魏軍撤退後,漢軍下一步該怎麼做。
這一點,是讓糜暘感到失望的。
失望之下,自然會產生不滿意。
目前在上邽的都是大漢的中流之臣,糜暘原本認為他們的表現,不應該是這樣。
只是後面糜暘也想明白了。
他會對參會的漢臣感到失望,是對他們的期望太高。
糜暘對一眾漢臣的期望,來源於他過往的經歷。
糜暘自領軍以來,與他一同探討戰略的,都是關羽、諸葛亮這般的一世之傑。
這不可避免地,讓糜暘的眼光高了起來。
只是今日糜暘才認識到,不是每個漢臣都有關羽與諸葛亮一般的眼光的。
大多漢臣是良臣,但也僅僅是良臣罷了。
幸虧今日議事的漢臣中,還有著一位黃權。
眾多漢臣中,是黃權第一位向糜暘建議,應該為攻打陳倉早做打算的。
而在黃權建言後,大多漢臣方才反應過來。
當魏軍從上邽城外撤退後,他們接下來最主要的任務,便是探討該如何啃下陳倉這塊硬骨頭。
意識到這一點後,原本熱鬧的帳內氣氛,變得陡然沉靜下來。
早在北伐之初,劉備就命人打探過陳倉的情報。
陳倉位於天水通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上,這就意味著,漢軍想要攻打長安,就勢必要先奪下陳倉——不然漢軍的後路會不穩。
而等探查的情報送回後,漢軍中的許多人都心中暗生擔憂。
他們之所以會未親眼見到陳倉城就心生擔憂,乃是由於在送回的情報中,探子將曹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改造後的陳倉城,比作了荊州的江陵城。
就是這一個比喻,讓大多漢臣認識到了陳倉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