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不是在上邽抵禦魏軍嗎?他為何會來到街亭呢?

這源於之前糜暘寫給劉備的一封軍報。

街亭戰場與上邽戰場雖相隔遙遠,但本質上兩處戰場乃是禍福相依的關係。

故而在以往劉備與糜暘作為兩方戰場的主帥,私下裡經常有著信件往來,互通訊息。

當前段時間糜暘取得一場勝利後,他如常寫了一封戰報送往上邽。

只是在這封尋常的戰報中,糜暘卻向劉備建言了一件不尋常的事。

那件事便是請求劉備,將趙雲從上邽調來街亭。

糜暘會有這個請求,有著兩方面的考量。

第一方面的考量就是,糜暘身為三軍主將,哪怕他對姜維有信心,但他卻必須要提前做好姜維失敗的準備。

若姜維一旦不能完成糜暘交給他的任務,那麼糜暘考慮的就是,該如何強攻下魏軍大營。

那一戰魏軍大敗後,曹彰的確折損了不少人馬,但魏軍大營中的魏軍,依然不在少數。

在這種情況下,糜暘要想強攻下魏軍大營,則手中必須也要有足夠的兵馬。

當下北伐漢軍的主力都在劉備軍中,糜暘想要加強街亭處的漢軍兵力,自然要向劉備要兵要將了。

而既然要提前做好姜維失敗的準備,那麼糜暘當然也要提前做好姜維成功的準備。

姜維成功代表著,漢軍在街亭的勝局已定。

所以糜暘要思考的便是在這種局面下,他下一步該怎麼做。

很多人都曾猜想過,街亭一戰漢軍取勝後,糜暘會採取什麼樣的戰術。

很多人中不僅包含著曹彰與張郃,就連街亭的漢軍諸將,也曾猜測過這一點。

對於曹彰來說,他認為糜暘取得街亭之戰的勝利後,無非主要會採取兩個戰術。

一個戰術便是佔據安定,分割河西走廊與關中的聯絡,然後回軍徐徐圖謀河西走廊。

另一個戰術是採取急行軍的方式,一路率軍繞行至曹真大軍的背後,與劉備統率的漢軍,一同對曹真的大軍前後夾擊。

在曹彰看來,這兩個戰術都各有千秋,一個求穩,一個求奇,連他都猜不準糜暘接下來會怎麼做。

而在劉封、丁奉、鄧艾等漢將看來,糜暘在擊破曹彰的大軍後,很可能會一鼓作氣,直接從安定一路南下,朝著長安逼近。

可是不管是曹彰、張郃,還是劉封、鄧艾等人,都未真正猜出糜暘下一步想做什麼。

糜暘不會採取以上的任何一條戰術,他要做的是前往上邽接掌漢軍的主力!

糜暘北伐的戰略目標,在於拿下長安,還於舊都。

在這種戰略目標下,河西走廊拿下雖對大漢的國力有著不小的增強,但絕對不會是糜暘的第一目標。

因為只要街亭的魏軍一旦敗亡,那麼河西走廊就會是一顆熟透了的果實,任憑漢軍去採摘。

既然如此,又何必急在一時呢?

至於急行軍繞行至曹真大軍的背後,這個戰術雖然看起來可以對曹真的大軍發動致命一擊,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理由很簡單,姜維是靠著出其不意才拿下略陽縣的。

出其不意可以大大提高姜維成功的機率,但有一點卻無法保證——那數千鐵騎,姜維無法全部拿下。

若不能拿下那數千鐵騎,那麼略陽縣丟失的訊息,就一定會傳到曹真的耳中。

而且曹真知道這個訊息,不會太遲。

略陽至上邽,多的是平原,逃散前往報信的,可都是魏軍中的精銳騎軍。

曹真怎麼說也是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