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耗費了巨大的心力後,曹彰才堪堪止住頭腦中的暈眩感。

只是暈眩感雖暫時消失,但內心中的悲憤卻愈演愈烈。

曹彰迫不及待地問起那名信使,略陽縣丟失的詳細過程。

若不知道詳細的過程,曹彰現在還對這一則噩耗感到難以相信。

信使察覺到曹彰現在的臉色相當難看,為了避免觸怒曹彰,他連忙將他所知道的一切都說了出來。

原來那一夜在姜維與謝牽設宴合力斬殺王生後,謝牽便在之後利用王生隨身攜帶的兵符,偽造了一道軍令。

那道軍令的內容正是將王生的數千鐵騎調離隴山口的。

當數千鐵騎不疑有他,成功被調離隴山口後,謝牽便帶著縣兵佔據了隴山口。

而那被誆騙的數千鐵騎,在後來也漸漸反應過來事有蹊蹺。

意識到這一點後,王生留下的幾員副將,本想立即帶著數千鐵騎返回隴山口。

可當他們率軍回到隴山口外時,面對的卻是居高臨下的一陣陣箭雨。

隴山口險峻異常,十分易守難攻。

在謝牽率領的縣兵的箭雨攻勢之下,那數千鐵騎不僅沒能回到隴山口,還因此折損了不少人馬。

最重要的是,王生一直處於下落不明的狀態。

王生的失蹤讓數千鐵騎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後來見隴山口已經奪不下,加上軍中將令不一,數千鐵騎很快就分崩離析了起來。

最後那數千鐵騎主要分成兩股,一股北上想進入河西走廊尋找暫時的落腳之地。

畢竟隴山口的丟失,代表著那數千鐵騎失去了軍糧補給。

兵士可以靠乾糧堅持一段時日,但那些優良的戰馬,可受不了飢餓的苦。

而河西走廊是離安定郡最近的牧場,可以很好解決大量戰馬的食物問題。

至於另外一股魏軍鐵騎,他們在幾員將率的帶領下,選擇前往上邽,前去與曹真的大軍匯合。

不過相比較於大部分騎軍明哲保身般的選擇,數千鐵騎中還是有一些忠良之士的。

他們既沒有選擇北上,也沒有選擇南下,他們選擇翻過崇山峻嶺來向曹彰報信。

曹彰眼前的這位信使,便是那些忠良之士的一員。

只是相比較於其他的忠良之士,他的腳程更快一些罷了。

當聽完眼前信使的詳細講述後,曹彰現在已經知道了,略陽縣到底是如何丟失的,及當下略陽縣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局勢中。

可越是瞭解,曹彰的雙手就越止不住顫抖。

姜維,竟然是姜維。

姜維的名字,曹彰是知道的。

生擒滿寵的舉動,足以讓姜維在魏軍中開始有了知名度。

而曹彰在聽到姜維的名字後,之所以會表現出咬牙切齒的神色,除去姜維是讓魏軍失去略陽的罪魁禍首外,還因為曹彰知道姜維曾經是大魏戰將中的一員。

在曹彰看來,投敵的姜維,是一個無恥的“叛徒”。

被“叛徒”狠狠捅了一刀的感覺,那是要有多難受就有多難受。

想當初子丹兄長還竟然認為姜維是大魏的忠良俊傑,這真是荒謬至極!

在內心對姜維的痛恨達到頂峰之際,曹彰也很快反應過來,他當下處於什麼樣的境地中。

隴山口顧名思義,是略陽縣在隴山的入口。

這個入口,是關中魏軍轉運軍糧至街亭的樞紐所在。

隴山口被佔據,代表了街亭魏軍的糧道,已經被徹底截斷。

同樣的也代表了,魏軍退回關中的後路,也已經被徹底截斷。

誠然,從表面上看,魏軍的處境還不算太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