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糜暘接見張溫,會不引起朝野間的疑慮呢?

那自然是在朝野大臣皆在的情況下。

在孟達的提醒下,糜暘代入劉備的視角後發現,劉備是期待於他對這件事的應對的。

那就說明只要他的應對方法不過分,劉備一定都能接受。

既然是考驗,那肯定會給糜暘一定自主選擇的權力。

在這種思慮下,糜暘打算反客為主。

張溫要見他可以,到大庭廣眾下來。

因為糜暘得知張溫到來訊息的時候,張溫已然十分接近新野城。

所以他來不及請示劉備,便領軍南下襄陽。

他想著在襄陽城中,在諸位公卿大臣皆在的情況接見張溫。

而正因為糜暘來得突然,所以劉備初聽到糜暘率軍南下的訊息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有些愕然的。

不過隨後深通人情世事的他,就明白了糜暘打的是什麼主意。

在知道糜暘的用意之後,劉備心中笑罵的心思頓起。

之前他設想過糜暘會怎麼應對,但縱算他再怎麼想,也未想到糜暘會採取這種做法。

但不得不說,糜暘所採取的這種做法是很恰當的,可謂是兩全其美。

前來向劉備稟報此事的費禕,見劉備在聽到這件事後,臉上先是有一瞬間的愕然之色。

然後他的臉上又浮現一些無奈之色,他便知道劉備是預設糜暘的這番做法了。

在得知劉備的這種心思後,費禕臉上的笑意愈加不掩蓋。

早在張溫離開襄陽北上之時,他的一舉一動及意圖就都被襄陽城中的各位達官貴人所知曉。

能被劉備帶在身邊的官員,大多都是精通官場之道的人。

他們在得知這件事後,基本都猜出了孫權的真實意圖。

而在知道後,他們又對糜暘會如何應對這件事,懷抱著莫大的好奇心。

當然許多人都知道,這是劉備對糜暘的一場考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劉備對糜暘的培養與鍛鍊,已經愈加不加隱瞞了。

在那眾多的好奇心中,不乏有著許多惡意存在。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是人之常情。

費禕在得知這件事後,他雖然不如董允那般與糜暘交好,但同為年輕俊傑的他,也是希望糜暘能妥善這件事的。

甚至於費禕在暗地裡亦推想過,若是他遇上這件事,該如何自處。

可是無論如何推想,他卻從來沒想過糜暘竟然會如此做。

不過之前費禕並不知道劉備知道這件事的態度,所以他臉上的笑意並不敢顯露太多。

現在他見劉備對糜暘這樣的處置辦法並無異議,他心中為糜暘鬆一口氣的同時,終於不隱藏臉上的笑意了。

看著費禕臉上的笑意,劉備卻突然問道:“子成到哪裡了?”

君主稱呼臣下的表字,乃是一種信愛的表現。

在整個大漢中,目前只有五人能常年得到這種榮譽。

面對劉備的詢問,費禕一拜後答道:“按信使所報,左將軍想來明日就會到達襄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