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鄧艾率大軍離開劍閣,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就在前段時間,諸葛亮剛剛又將兩萬漢軍送往前往定軍山的山道中。

或許在外人看來,諸葛亮為梁州輸送兵馬糧草的行為很是堅定。

但其實在諸葛亮的心中,他也無法保證今日之舉動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

是糜暘藉助這數萬援軍,扭轉乾坤反敗為勝,還是漢軍的蹤跡被魏軍探查到,從而被堵截於定軍山之上,最後缺水斷糧而敗亡?

類似的擔憂在當年漢中之戰時,諸葛亮的心中亦曾泛起過。

前路幽幽不知歸處,正如現在大漢的處境一般,有些事是不得不做的,但有些擔憂卻也是難免會在心中泛起的。

想到這,仰望著那漆黑不見光亮的夜空,諸葛亮不禁深深嘆了口氣。

世人有傳言他能透過天象未卜先知,但這終究只是傳言而已。

若是他真有這個本事,又何必日日守在這劍閣關口苦苦等候訊息呢?

在諸葛亮嘆完氣後,楊儀捧著一件皮襖來到諸葛亮身後,在將皮襖披在諸葛亮的肩上後,楊儀勸了一句道:

“丞相,夜深寒重,早些回去休息吧。”

隨著雨季的到來,漢中夜晚的天氣亦慢慢變得寒冷起來,楊儀十分擔心諸葛亮的身體。

說完這一句後,楊儀似乎覺得這一句不足以勸動諸葛亮,便又加了一句道:

“按時間推算,縱算一切順利,鄧中郎將應該也是不久前才到定軍山。

前線的訊息,又豈會那麼快傳回來呢?”

聽到楊儀的這句話後,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

是呀,就運算元晟再如何用兵如神,短短半月之內,又豈能扭轉乾坤呢?

同樣的,在半月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算魏軍發現了援軍的蹤跡,也無法將他們擊敗。

可是這一點,以諸葛亮的智慧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非是不知,只是因憂心國運,忍不住而已。

不過營內還有許多軍務需要他處理,倒也不好一直在營外虛度光陰。

念及這一點,諸葛亮便在楊儀的燈籠照路下,朝著營內走去。

但還未走出多遠,諸葛亮便聽到從幽暗的前路,傳來了一陣陣急促的腳步聲。

雖然身在營外,但周圍皆有漢軍把守,諸葛亮倒不會覺得前方未見身形的人是敵人。

可那急促的腳步聲,還是讓諸葛亮的眉頭皺了起來。

難道是曹洪看穿他的疑兵之計,夜間發起突襲了?

諸葛亮的猜測很快被一聲高亮的呼喚聲所打斷。

“丞相,丞相!”

呼喚聲顯得十分急切,好似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事了一般。

這聲呼喚聲從幽暗的前路傳來,當這聲呼喚聲傳到諸葛亮耳中後,幾抹微弱的燈光也出現在諸葛亮的身前。

在搖曳的燈光照耀下,諸葛亮隱約看清了呼喚他的是何人。

馬謖!

之前諸葛亮雖看清馬謖不是領兵之才,但亦不想他的謀劃之能白白浪費,便讓馬謖成為他帳內主管情報收集的司馬一職。

而在看清馬謖身影的同時,諸葛亮敏銳的目光亦看到了馬謖手中不斷揮舞的一封文書。

在看到那封文書後,諸葛亮立即就知道很可能是前線的軍報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