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1/4頁)
章節報錯
漢章武四年五月,梁州,南鄭。
南鄭城作為梁州的治所,它的地理位置是十分優越的。
南鄭位於褒水與漢水的交匯處,乃是漢中郡的水路交通樞紐。
再加上褒水與漢水在南鄭城外匯聚,這導致南鄭城外有著廣袤的沖積平原,這為南鄭發展生產提供了絕佳條件。
但以往地理上的種種優勢,在這一刻卻為南鄭城帶來了危難。
廣袤沖積平原的存在,在為南鄭帶來良好發展條件的同時,也讓南鄭面臨著一個客觀上的困境。
一眼望去,南鄭周圍皆是千里平原,這代表著南鄭城外無險可守。
以往這個弊端還不會帶來太大的麻煩,但當南鄭被十餘萬魏軍圍城之後,這個弊端就會在無形之中被無限放大。
曹真能被世人譽為名將,那他自然是有過人之處的。
之所以曹真敢肆無忌憚地派大軍三面圍城,不就是倚仗南鄭城外,漢軍既無堡壘,又無山勢可以藏兵嗎?
這代表著曹真,無後顧之憂。
當世兵家圍城,除去極特殊情況之下,一般都是採取圍三缺一的戰術,這是為了給城內的守軍留出一條生路,好讓他們不至於破釜沉舟。
而曹真在結合南鄭城外特殊的地理因素後,他特地將魏軍放開的那一面缺口,選在了南面。
曹真之所以會選擇將南面放開,倒不是擔心南面會突然有漢軍援軍出現,讓他腹背受敵。
他這麼做是因為,南鄭城的南面,是褒水與漢水的交匯之處,也是南鄭城最重要的水源所在地。
曹真是抱著打持久戰的心思的,他知道一開始漢軍的戰鬥意志肯定很頑強,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南鄭城內漢軍的物資必然會短缺。
特別是水源!
一旦城內漢軍水源短缺了,糜暘無論如何都要派出軍隊出城打水。
而他特地不派重兵圍困南鄭城南面,就是想以那水源為誘餌,將漢軍誘出城門後再圍而殲之。
為此曹真特地準備了一支枕戈待旦的精銳騎兵。
在廣袤的平原地帶,只要城內的漢軍膽敢外出補給水源,那麼這支曹真隱藏的殺招,就會給漢軍致命一擊。
當然這是曹真暗暗佈置的後招,現在南鄭城內的漢軍還未到山窮水盡的時候,自然這一招殺招就不會派上用場。
而現在曹真的當務之急,就是傾盡一切力量,讓漢軍儘快到達那山窮水盡的時候。
正午時分,在一切準備都做好後,曹真果斷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當魏軍的號角聲響起之後,這段時日一直未曾安睡的糜暘,登時就走上了城牆之上。
站在城牆上的糜暘居高臨下向下望去,一片綿延十數里的的魏軍聯營出現在他的視線之中。
看到這一幕,糜暘的心中不免發出嘆息,還得是大魏家大業大呀!
可還未等糜暘嘆息多久,魏軍的攻城行動便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過去的時日之中,魏軍倒也對南鄭城發起進攻過。
畢竟哪怕那時候魏軍的準備尚不充分,但曹真必須得及時用行動證明他的態度——曹大將軍是位高權重,但不代表他在朝中毫無政敵。
只是也因為魏軍的準備不充分,那幾次進攻並未給南鄭城帶來多大的威脅。
但糜暘知道今日不一樣。
在糜暘的注視下,他很快就察覺到當魏軍的號角聲響起之後,一批批手持弓弩的魏軍弓箭手,開始從魏軍的大營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