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1/4頁)
章節報錯
蜀郡,是益州諸郡中最富庶的一個郡。
單單從經濟方面來說,蜀郡的富庶程度並不弱於中原任何一個大郡。
天府上國,本質上讚頌的便是蜀郡。
經濟上的鶴立雞群,造就了蜀郡在大漢中特殊的地位,而蜀郡所代表的政治意義,更讓蜀郡在益州諸郡中有種超然的地位。
蜀郡的治所為當今大漢的都城成都。
經濟與政治地位上的超然,勢必會讓蜀郡成為當今大漢無數文人學子心中的嚮往之地,這也讓蜀郡成為了當今大漢的文化中心。
作為大漢經濟、政治、文化三大中心的蜀郡,無疑是大漢的命門所在。
而每當大漢遇到危及國祚的險阻時,蜀郡也常常會爆發出強大的力量,來幫助大漢度過眼前的難關。
現任蜀郡太守的是楊洪。
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
楊洪是益州有名的名士,早在劉璋時期,因為自身的名氣,楊洪就歷任益州諸郡吏。
這段經歷讓楊洪積累了豐富的理政經驗。
後來劉備奪取益州後,犍為太守李嚴任命楊洪為功曹,可由於李嚴與楊洪政見不合,楊洪便主動辭去功曹職務,擺出一副要隱居的態度。
李嚴雖不喜楊洪違逆他的決定,但忌憚於楊洪的聲望,後面還是將楊洪推薦到州府,讓楊洪去諸葛亮的座下任職。
若只有這些經歷,楊洪充其量只能算上一個有些臭脾氣的益州名士,但隨後發生的一件大事,改變了楊洪的人生軌跡。
那一年,漢中之戰爆發。
漢中之戰進行到中期時,法正為扭轉局勢向劉備提出了奇襲定軍山的計策,劉備在去信與諸葛亮商議後,最後下定決心採取這個計策。
可奇襲定軍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極難。
要想從劍閣到達定軍山,要連續翻越十多座山峰,那十多座山峰皆是常年人跡罕至之處,根本就沒有成型的道路可供大軍行走。
更何況法正不是想讓數名軍士翻山越嶺,而是要讓數萬大軍!
這其中所蘊含的難度,比跨越十條子午谷還難,對益州造成的後勤壓力,也根本是難以想象的。
饒是諸葛亮,當時也對這一件事感到愁眉不展,他特地將此事詢問楊洪。
當時楊洪的回答是:“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這句話透露出楊洪堅定的態度,而他也不是口嗨黨。
在之後的日子裡,楊洪利用自己在益州的聲望,利用自己非凡的理政才能,硬生生協助諸葛亮完成了一個在當世看來幾乎不可能的壯舉。
人定勝天四個字,在當初的那段歲月中,在諸葛亮與楊洪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若要對漢中之戰立下功勞的大臣排序,楊洪絕對是前五之列。
正因為這巨大的功勞,在劉備稱帝后,劉備力排眾議,將身份敏感的楊洪放在了蜀郡太守這個極為緊要的位置上。
也正因為這巨大的功勞,在去年猶如暴風雨的對益州系大臣清洗活動中,楊洪始終能獨善其身,不被波及。
事後劉備還專門寫信安撫楊洪來著,益州系諸臣子中,能得到劉備如此愛護與重用的,恐怕也只有楊洪一人了。
但楊洪並未恃寵生驕。
楊洪深知他自己身份的敏感,故而在成為蜀郡太守後,他繼續保持著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風格,兢兢業業地為大漢發展著經濟。
對楊洪來說,這種不參與任何政治鬥爭,只一心為國效力的生活,讓他十分甘之如飴。
可近日從北境收到的一則文書,卻讓楊洪的心情不怎麼美麗。
這則文書,乃是由諸葛亮的幕府直接發到他的手中,最重要的是文書中的內容,讓楊洪有回到往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