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將軍,大事不好啦(第1/2頁)
章節報錯
先立營,方能戰,這是當世任何大將都知道的道理。
當十餘萬魏軍將南鄭城包圍起來之後,曹真並未第一時間下達進攻的命令。
他剛才讓十餘萬魏軍圍城的舉動,更多的是一種恫嚇的手段,曹真希望以此來擾亂、降低南鄭城中的軍心。
可惜曹真不知道的是,他的計謀在糜暘的嘲笑之下已然落空。
曹真不知道糜暘的應對,但這不影響他的下一步舉措。
一道紮營的命令,很快從曹真所在的中軍發出傳遍三軍。
在曹真的命令之下,十餘萬魏軍紮營的舉動開始有條不紊的行動起來。
攻城戰,一般情況下都是持久戰。
而當下的魏軍有采取持久戰的資本。
在下達完全軍紮營的命令後,曹真率先召來一部分心腹大將,開始商討接下來魏軍的進攻策略。
諸將之中,王雙率先發言道:
“糜暘率軍進駐南鄭,不是他要自尋死路,乃是他知道南鄭乃漢中根本,他必須親臨南鄭坐鎮穩定軍心。
當下我軍將糜暘圍困於南鄭,又讓驃騎將軍率軍隔絕來自益州的援軍,如此一來,糜暘當不會指望於救兵的到來。
接下來他必定選擇死戰。
南鄭城堅池厚,加之城中漢軍皆梁州精銳,若我軍強攻勢必死傷不小。
故而我軍當下不如採取圍而不攻的計策,讓賊軍自困於南鄭,待賊軍糧草耗盡之日,我軍再發起進攻,這樣一來南鄭城便可輕而易舉地拿下來了。”
王雙的進言很快引起許多魏將的贊同。
畢竟之前魏軍的戰略,便是如王雙所說的這般一直在進行著。
但曹真卻否決了王雙的提議。
“南鄭落於敵手,並非一朝一夕,屯聚糧食,完善城池守具,這是賊軍過去數年一直在做的事,糜暘入南鄭雖是無奈之舉,但以他之智慧,當也不是會自尋死路之人。
吾料糜暘此舉,乃是認為南鄭以往囤積之糧草,足以讓他守住南鄭一段時間。
漢中缺糧,不代表南鄭缺糧,況南鄭再缺糧,數月時間又豈會無法堅守乎!
當下漢中十之八九為我軍所有,糜暘必不會隨便突圍出走。
再者吾日前曾收到訊息,諸葛孔明已平定南中叛亂,以彼之才能,若給彼數月時間,他便可輕易召集數萬精兵。
雖然吾派驃騎將軍屯駐於陽平關外阻擋益州援軍,可諸葛孔明並非不通兵略之人,加之數萬精兵在手,兩軍交戰,誰勝誰負尚未可知。
若諸葛孔明擊敗驃騎將軍,率軍從陽平關馳援南鄭,那麼我軍就無法再奪取南鄭了。
如今梁州精銳同在一個孤城之中,天意或許會讓他們來日滅亡,然兵爭之事豈可完全交託於天意?
我軍應當一鼓作氣,三面包圍,猛攻南鄭,再派一支騎軍遊曳於陽平關外,若敵人救兵至則可以騎兵抄略敵軍糧草,如此內攻外守,方是萬全之計。”
當曹真說出自己的看法之後,許多魏將又轉而支援起曹真。
當下的局勢魏軍絕對是處於上風,可這不代表魏軍處於萬無一失的境地。
正如曹真所說,諸葛亮已經平定南中叛亂,接下來逆漢朝廷要做的首要大事,必定是不計一切力量馳援梁州。
而在逆漢朝廷不計一切的馳援下,曹洪能夠保證阻擋住益州的援軍嗎?
就在數日前諸將剛剛收到來自劍閣的戰報——漢軍夜襲中路軍大營,致使中路軍損失慘重。
若說之前許多魏將還對曹洪的能力有著自信的話,那麼在收到這個訊息後,許多人的心中都不免泛起嘀咕。
一方是取得南中大勝的諸葛亮,一方是為敵軍小將所趁招致敗績的己方驃騎將軍,在拋去立場因素的影響下,不少魏將心中都覺得曹洪有可能不會是諸葛亮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