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山三個字,在劉備的發家過程中有著特殊的意義。

世人皆知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前,劉備與曹操進行了一場大會戰。

那場會戰的結果是以劉備獲勝告終。

而漢中會戰的勝利,是真正意義上的劉備集團對曹操集團作戰取得的第一場,也是最大的一場大勝。

漢中會戰取得的戰果,甚至比兩次襄樊會戰更大,也正是那一戰直接讓一生飄零,被人看不起的劉備有了在世間稱王的資本。

而漢中會戰為何會是劉備取勝呢?

除去有諸葛亮這個超級大奶,在拼了命的保證漢軍的後勤在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

劉備在法正的建議下奇襲定軍山,斬殺魏軍主帥夏侯淵,從而趁勢佔據了漢中的大部分有利地勢。

在地利、人和皆不如漢軍的情況下,曹操縱有心想奪回漢中,但最後還是選擇黯然退卻。

可是由於當世尚未有詳細記載漢中會戰過程的史料存在,所以當世的人都知道漢軍奇襲定軍山這一驚豔一筆,卻鮮少有人知道當年漢軍為何會選擇這一戰術。

這一戰術的產生源於漢軍的無奈。

當年劉備率軍從劍閣出關意欲奪取漢中,要想奪取漢中,陽平關總是一個避不過的坎。

劉備在率軍抵達陽平關關下後,發動數萬漢軍對陽平關發動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猛攻,但由於陽平關的險要,漢軍遲遲不能奪下陽平關。

而那時漢軍的糧草接近枯竭,若再不想辦法另闢蹊徑,漢軍最後只能功敗垂成。

但就在劉備想退兵的時候,他的軍師法正為他想出了奇襲定軍山的計策,從而一舉扭轉了戰局。

這些當年大戰的來龍去脈,許多世人可能不清楚,但糜暘與法邈一個是法正的愛徒,一個是法正的愛子,那肯定是十分清楚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糜暘提出,想透過定軍山的途徑將益州援軍調進來後,法邈的第一反應是驚訝,但他接下來卻迅速意識到,這個辦法是可行的。

曹洪統率的數萬魏軍佔據陽平關外的要道,這才讓益州的援軍進不來,但定軍山的山道是直接與劍閣外的山道相連的。

不然當初劉備是怎麼繞開陽平關,直接率軍抵達漢中的?

只要益州援軍到達劍閣,然後再走一遍當年的行軍路線,他們就能繞開數萬魏軍的圍堵,來到離南鄭城不遠的定軍山上。

甚至由於當下漢、南鄭二城還在漢軍的控制中,只要益州援軍能安然到達定軍山,那麼他們便不會面臨當初被魏軍堵住山上的境地。

而到了那時,手中得到大量援軍支援的糜暘,難道還會想不出辦法對付曹真嗎?

當這種想法在心中浮現後,法邈臉上的驚訝之情,馬上轉變為驚喜以及濃烈的震撼。

驚喜於漢中終於有救了。

震撼於他的主君糜暘,到底是怎麼想出這個計策的呀!

明明,明明漢中的許多人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接受最壞也是最光榮的結局,但偏偏糜暘卻抓住了那一線生機!

糜暘看著法邈臉上那既驚喜又震撼的神情,他不禁呼喚了幾聲讓法邈從呆愣中清醒過來。

他提出的計策,目前還只是一種構想。

要想這構想變成事實,還需要益州方面的配合。

重走定軍山,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畢竟定軍山目前還不是後世的一個旅遊景區,乃是徹徹底底的一座未經過開發的荒山。

哪怕當年數萬漢軍已經走過一遍,可時過境遷,隨著數年時間的流逝,草木滋生,原來走的道路肯定不能再用。

所以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益州便要如當年那般,不顧一切的耗損國力達成這一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