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武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成都城外。

今日是諸葛亮誓師南征的日子。

因為今日對大漢的重要性,故而今日一大早,在成都城外便聚集起眾多的公卿大臣。

十月底已然是冬季,由於空氣中水氣充沛,所以成都的冬季有一種浸到骨子裡的陰冷。

但這種陰冷並未阻擋成都城內的一眾公卿大臣,甚至往日裡深居宮中的太子劉禪,都來到了城外恭送諸葛亮。

以諸葛亮不愛慕虛名的性格,他當然不會下達讓諸公卿大臣今日於城外恭送他的命令。

眾多公卿大臣及太子劉禪今日聚集在城外為諸葛亮送行,乃是他們自發的行動,由此可見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只是雖然許多大臣都想來到諸葛亮的身邊,在他面前說上幾句吉祥話,但他們的目的一時之間卻無法完成。

因為目前諸葛亮正在與太子劉禪交談。

劉禪緊緊握住諸葛亮的手,似有千言萬語要說。

為了今日的出征,諸葛亮特地穿上了一身精甲。

諸葛亮本就身長八尺,姿貌尤為珪偉,而當諸葛亮穿上一身精甲後,他更顯得英氣勃勃,好似那從天上下凡的神將一般。

可哪怕是如此,劉禪還是難掩自身對諸葛亮的擔心。

劉禪一個眼神示意,他身旁的內侍黃皓立即會意捧上一柄寶劍放在兩人面前。

隨後劉禪暫時放開諸葛亮的雙手,他從黃皓的手中接過那柄寶劍,一臉恭敬地將他遞到諸葛亮的手中。

“丞相就要出征,孤無佳策可助丞相成事。

然劍者君子之器,唯願丞相能接受孤的貼身佩劍,孤以寶劍祝願丞相能夠旗開得勝,剿除叛逆。”

劍在古代士人的心中有著很特殊的含義,因為它的含義,它往往也會被當做禮物送人。

而在歷史上也不乏有大臣出征時,君王為祝願的目的而將寶劍贈送給大臣的先例。

故而劉禪現在的舉動落在諸葛亮眼中,讓他的嘴角流露出不少笑意。

太子智術權謀或有短缺,但他的品質是好的。

諸葛亮為了不讓劉禪擔心,他並沒有拒絕劉禪的好意。

在雙手接過劉禪贈送的寶劍後,諸葛亮看著臉帶愁容的劉禪,他出言寬慰道:

“太子勿憂,臣前幾日就已經將朝中內務安排妥當,太子在朝只需聽從一眾賢臣勸諫,那麼大漢的朝政便不會有所差錯。”

諸葛亮當然知道劉禪是因為什麼而煩憂。

而劉禪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果不其然他臉上的愁緒瞬間減輕了不少。

其實哪怕諸葛亮在離開成都之前沒有提前佈置好,在他離開之後大漢的朝政也不會出什麼大的差錯。

劉備只是病了。

可恰恰是這一點緣由,才讓劉禪對諸葛亮的離去感到擔憂不已。

諸葛亮在便代表著還有人為他兜底,可諸葛亮要是走了,他犯錯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到那時候他難免會受到劉備的斥責.......

不得不說,哪怕往日中劉備與諸葛亮如何教導劉禪,但劉禪依然還是個未長大的孩子,特別是在他的心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