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1/4頁)
章節報錯
天下喪亂數十年以來,在世間留下姓名的人可謂是不可勝數。
人一多自然就有高低之分。
而世人又怎麼評判誰人才高,誰人才低呢?
若一人有光輝事蹟的話,那自然是容易的很。
只不過世上多的是還未在世間留下事蹟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有許多具體的評判人才能高低的標準在世人間開始流傳。
見人見事若只見一人一事,這便是尋常的人才。
若能舉一反三,獨闢蹊徑,這樣的人才便可稱為瑰寶。
楊阜現在就已經隱隱有將姜維當做瑰寶看待的心思。
能看出大魏可以藉助成都內亂的時候,挑動益州的南中四郡造反,這一點已然不是尋常人可以做到。
姜維卻能在這一點上,進一步提出奪取漢中的設想,這更讓楊阜感到意外與欣喜。
這一點,他也未曾想到。
只是單單有設想是不夠的的,楊阜還需要姜維講出相應的達到以上設想的具體方法。
若有設想而沒有具體辦法,那就是紙上談兵。
想到此,楊阜暫時收斂起自己欣賞的目光,他先讓姜維坐在身前。
面對楊阜的邀請,姜維也不推脫。
當姜維在楊阜身前坐下後,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為姜維倒了一杯酒。
楊阜將酒遞到姜維的身前,看著姜維一飲而下。
隨後楊阜問姜維道:“君有何計惠顧?”
楊阜以刺史之尊親自為姜維斟酒,足以體現他對姜維的看重。
這也是他對姜維那句“南中可用”的獎賞。
只是接下來楊阜問的話,可是對姜維的一種考教了。
楊阜的意思姜維當然懂,但是他卻一點都不緊張。
姜維只是一校尉,校尉與刺史的身份可謂是有云泥之別。
尋常校尉若是遇到刺史親自斟酒的情況,要麼是表現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要麼便是推辭不敢接受。
但是姜維卻與眾不同,他很坦然的接過楊阜手中的酒飲了下來。
他的這番行為充分體現了他敢做敢為的性格。
當然姜維也知道,接下來楊阜對他的考教才是關鍵的。
別看楊阜現在對他表現出寵信的態度,只是好感這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
若是他不能說出奪取漢中的具體計劃,那麼他肯定會在楊阜的心中被打上一個誇誇其談的標籤。
這樣的話,對他的未來是極其不利的。
不過既然姜維能有奪取漢中的建議,那他心中肯定有著相應的計劃。
因此面對楊阜的詢問,姜維答道:
“維之前曾聽聞過大將軍有攻伐漢中之議,卻被使君所阻,想來使君主要顧慮的乃是漢中地勢險要這一點。”
見姜維提起這件往事,楊阜點點頭。
不說往日,就說現在,若是沒有一個上佳的策略,那麼楊阜依然是不建議貿然進攻漢中的。
畢竟不管劉備政權內部如何動亂,漢中的地勢險要這點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