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二人的會面,是瞞不住成都中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的。

儘管成都中的達官貴人,不知道劉備與諸葛亮兩者之間具體說了些什麼。

但只要是有些智慧的人都猜的出來,他們君臣二人的會面肯定與糜暘的新政有關。

所以當劉備與諸葛亮兩者會面的訊息在成都中傳開後,本來成都中沸騰不已的清議,竟有那麼一瞬間的低沉。

當年劉備剛剛入主成都的時候,益州士族的氣焰是十分囂張的。

囂張到劉備忍不住要開地圖炮,將成都內外的屬於豪族大戶的宅院田畝,通通賜給他的將領,想以此來給益州士族一個警告。

雖然劉備的那個舉措,在趙雲的勸阻下沒有實施,但從此事可見劉備對益州士族的厭惡,以及益州士族當年逾矩到何種地步。

只是有幸的是,當年在劉備身邊有兩位左膀右臂,他們與劉備一同形成鐵三角,將整個益州士族整治的欲仙欲死。

而在那鐵三角的政治聯盟中,作為主要輸出的便是“睚眥必報”的法正。

當年法正是蜀郡太守兼尚書令,是除去諸葛亮之外的手中行政權力最高的臣子。

在這種身份之下,法正先四處揚言自己恩怨分明、睚眥必報的性格。

然後成都中曾經對他有恩惠計程車族都受到他的照顧,與他有過小矛盾計程車族都受到他嚴厲的清算,死在法正手下的世家豪族人士不知凡幾。

譙瑜的兒子,當年正是死在法正的尚書檯中。

畢竟法正縱算在劉璋手下再怎麼不受重用,但以他的家世與背景,能與法正有恩怨的也就益州的世家豪族了。

因為法正的“報復”行為過於酷烈,許多益州世家豪族被清算的快崩潰了。

許多人都聯名上告諸葛亮,希望他能將此事稟告劉備,讓法正不要再作威作福。

而諸葛亮在知道這件事後,他只是好好寬撫那些受到清算的世家豪族,然後本來一向秉公執法的他就直接對此事當做沒聽到一般。

至於劉備,他做得就是不斷給法正施加權力,讓他有足夠的權力可以掀翻一切人。

漸漸地整個益州的世家豪族才回過味來。

劉備、諸葛亮、法正這三位當世大才,是有意的組成一個鐵三角,對他們這些益州的世家豪族下手呀。

也是從那之後,在這鐵三角的互相配合之下,益州諸多世家豪強的氣焰被徹底壓制下去。

曹操拿下漢中後聽說的益州“一日三驚”,當年正是出自這對鐵三角的手腕。

在有著這種慘痛的教訓在前,所以現在哪怕劉備手中的利刃法正已經逝世,但只要劉備與諸葛亮二人還在,那麼益州的世家豪強心中就有著忌憚。

可是讓眾多的益州世家豪強沒想到的是,劉備在接見諸葛亮之後,依然沒有下詔就此事表達自己明確的看法。

他甚至沒有在一位近臣面前,為糜暘的新政說過一句好話。

這樣的政治訊號,讓許多益州世家豪強心中的忌憚漸漸消失。

畢竟今日的情景不同往日,儘管有不少人看出成都中的這場清議乃是針對糜暘而發生。

但至少從表面上,無論是清議發生的原因,還是清議的主要發言者,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

君子可欺之以方,這招或許對法正沒用,但想來對劉備與諸葛亮還是有用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彷彿受到鼓舞的眾多益州世家豪族,開始積極的籌措起下一步。

很快的,隨著益州各地正在進行秋收,關於各地秋收的不利訊息也化作一摞摞文書,以極快的速度被報送到成都中的尚書檯中。

只是這段時間以來,不知怎麼的,基本無甚實權的尚書令劉巴也經常值守在尚書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