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1/4頁)
章節報錯
李邈出身廣漢郡李氏。
而廣漢郡,蜀郡以及巴郡,是益州經濟最繁華的三郡,也是益州士族力量最強的三郡。
可以說當今大漢朝野上下的官員,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由這三郡中選拔而出。
有著如此出身的李邈,他自年少起就在益州很有聲名。
不止他有聲名,就連他的三個兄弟李朝、李邵、李立也都是益州聞名遐邇的大名士。
當世的益州人們將李朝、李邵以及李立合稱為“李氏三龍”,由此可見李氏在益州的聲望。
而至於為什麼人們不將李邈與他的兄弟合稱為“李氏四龍”呢?
這是因為李邈的性格疏狂率直,得到了一些當權者的不喜。
例如劉備就十分討厭他。
劉備討厭李邈,不是沒有緣由的,這源於當年的一件事。
李邈早年是益州牧劉章的屬吏,劉備拿下益州後,因為廣漢李氏的名聲,就將李邈徵召為益州從事。
後來就在第二年的正旦期間,劉備讓下屬官員斟酒向他慶賀,這本來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李邈在向劉備敬酒時,竟公然譴責劉備:“劉章信任你,你卻奪取益州,這不是應該做的事。”
正旦對一個君主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百官雲集。
而李邈儘管語氣說的有些委婉,但實際上卻是在譴責劉備狼心狗肺,忘恩負義,這讓劉備一下子就不高興了。
這要是換做曹操,李邈可能已經就地去世了。
但劉備卻只是在不喜之餘,不屑的問李邈道:“你知道我做得不對,那你當初怎麼不幫助劉章,反而要接受我的徵召呢?”
由求田問舍的典故可知,劉備一生最討厭的就是腐儒,這一點與劉邦頗為相似。
以劉備的智慧,他當然看的出來李邈名義上是在為公義譴責他,實際上卻是想借助譴責他獲得聲望。
並且那時因為《蜀科》的頒佈,的確有許多益州士族十分懷念劉章,想著劉備早些敗亡。
面對劉備這個充滿諷刺意味的反問,李邈一下子就被噎住了。
最後實在沒辦法,他只能說出一句至今還流傳在成都,被各大元從系、荊州系大臣引為笑談的話:
“不是不敢,只是能力做不到。”
李邈的這句回答充分暴露了他假仁假義的面目。
若匡扶“公義”之前還瞻前顧後,那這還是真的想匡扶公義嗎?
李邈的這句回答在後世人看來沒什麼。
但是當世人眼中卻是一個十足的笑話。
當世人論跡不論心。
因為當時李邈如小丑般的口嗨,所以就有執法官想將李邈法辦。
是諸葛亮出來救了李邈一命。
也許諸葛亮都沒想到,就在他死後第一個想讓他身敗名裂的人,竟是他當初救下的人。
可是令在場眾人都沒想到的是,有著當初差點喪命教訓的李邈,現在還會公然提出這樣不著調的建議。
譙周的族父譙瑜立即冷哼一聲說道:“你若想死你儘管去,我們可不想白白陪你送死。”
聽到自己平白受了教訓,李邈的臉上立馬浮現不服之色。
他也是在為大家的利益考慮,譙瑜怎麼能教訓他?
況且單單論輩分地位的話,自己一點也不比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