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棄市震懾 馬謖阻奏(第1/4頁)
章節報錯
初建的梁州州朝行政效率是十分快的,再加上有著數十逆將的統一指證,鄧賢的罪證可謂是證據確鑿。
就在鄧賢被抓捕的第二日,糜暘敲響議事鐘鼓召集一眾州臣齊聚州牧府中。
在州牧府中的大殿之中,糜暘讓主簿鄧艾當眾宣示鄧賢及那數十逆將的罪行。
在完成這一步之後,糜暘便在眾臣面前果斷的做出了對這數十逆臣的處置——棄市。
當眾臣聽到這數十逆臣受到的懲罰是棄市之後,臉上無一不流露震驚之色。
棄市的刑罰最早源於商周時期,在春秋時期漸漸流傳開,並且一直傳承到現在。
《禮記》記載:“刑人於市,與眾棄之。”。
棄市的意思是在人眾集聚的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以示為大眾所棄的刑罰。
雖然《禮記》中有這種刑罰的記載,但是真正將棄市這一刑罰發揚光大的,正是當年璀璨一時的秦朝。
棄市一刑之所以會受到秦始皇的鐘愛,乃是因為這個刑罰在公眾面前行刑的特殊性,可以極大的震懾大眾中心懷鬼胎的人。
同樣受到這種刑罰的家族,在名望上也會受到巨大的打擊,從而加強這種刑罰所帶來的威懾性。
漢承秦制,儘管西漢歷代君主廢除了許多秦朝時的酷刑。
但是棄市這一種對維護統治有很大效用的刑罰,就算是以仁義著稱的漢太宗也沒有廢除。
兩漢四百年以來,受到棄市刑罰的罪犯不在少數,他們中的大部分無一不是罪大惡極之輩。
同樣的,每當執法者施展棄市之刑後,都會起到很大的震懾效果。
不然大殿中的一眾州臣在聽到那數十逆臣被處以棄市之刑時,臉上也不會浮現震驚之色。
在當世三大勢力中,儘管劉備以提拔寒門人才著稱於世,但是劉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在沒有一種制度的輔助下,他能提拔的寒門人才也是有限的。
至少從目前大漢的整體國情來看,許多擔任中層、基層官職的人都是士族、豪族出身。
這一點在益州中尤為嚴重。
不然的話益州系在沒有佔據一個核心職位的情況下,又怎麼能與元從系與荊州系分庭抗禮呢?
那數十逆臣中就大多都是益州士族、豪族出身。
現在他們被糜暘處以棄市之刑,他們死有餘辜倒也罷了,但正如上文所說,這種刑罰會對他們背後的家族造成一定的衝擊。
這樣的後果,更讓大殿中的諸位州臣感到害怕。
他們也大多是本地士族出身。
棄市一刑帶來的後果,身為諸葛亮與法正徒弟的糜暘不可能會不知道。
可是他還是要執意用這種刑罰,這除去體現他對作亂、貪腐行為的深惡痛絕之外。
他還為的還用血淋淋的事實,警告梁州境內的所有士族、豪族。
給我安分一點。
否則的話,難保他下次不會直接動用當世最為令人膽寒的族誅。
畢竟糜暘是否能動用族誅之權,差的只是一道給劉備的請示上書而已。
糜暘今日會特地召集一眾州臣,打的便是殺雞儆猴的打算。
在明白糜暘的用意之後,在場的州臣中許多人都不禁面面相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