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臉上的怒色還未浮現三息,就全都消散。

現今形勢不在他,他連動怒的底氣都沒有。

在臉上的怒氣散去之後,孫權的神色轉為沉默。

而他的這一幕神色,亦被鄧芝所察覺到。

鄧芝知道孫權已經有妥協之意了。

鄧芝對著孫權繼續言道:「我王仁信著於天下,與將軍簽訂盟約乃是真心實意。」

「今我王亦只是想將與將軍之盟約付諸紙上,此乃合情合理之事,芝不知將軍為何還有所遲疑。」

「將軍之猶疑,恐令我王懷疑將軍之誠心。」

「曹操,國賊耳。」

「建安以來,他所做之惡事,哪怕傾盡長江之水亦難洗淨。」

「將軍若還寄希望於與其通好,無異於與虎謀皮。」

「今日將軍若肯與臣簽訂正式盟書昭告天下,以我王之信義,必不負將軍。」

「若將軍執意要與虎謀皮,臣亦無法勸阻。」

說完後,鄧芝甩了甩袍袖,而後站起身,擺出一副要走的態勢。

看到這一幕,孫權臉上的沉默轉瞬消失不見,變為焦急。

他趕忙起身叫住鄧芝。

在鄧芝被他叫住後,孫權走下臺階,拉住鄧芝的衣袖言道:「伯苗何故性急!」

面對孫權的拉扯之舉,鄧芝並沒有抗拒,或者說他早就等著孫權有如此舉動。

孫權扶住鄧芝的臂膀,將其拉到他原來的位子上。

在讓鄧芝坐下之後,孫權方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而後臉上浮現嗔怪之意說道:

「伯苗太過性急,聯盟宣告天下一事事關重大,孤只是正在考慮而已,伯苗便憤然而起。」

面對孫權的假意嗔怪,鄧芝臉上依舊肅穆,他對著孫權問道:「將軍現今可考慮好了?」

在鄧芝的問詢之下,孫權眼中雖有幾絲不滿之意,但他臉上卻浮現笑色言道:

「孤之誠意,長沙、桂陽可證。」

「今既然漢中王有簽訂盟書一請,孤又豈能不顧盟友諄諄之意,而起拒絕之舉呢?」

聽到孫權如此說,鄧芝的臉上方才浮現笑容。

看著鄧芝臉上的笑容,孫權心中雖有著不滿,但他卻無奈。

畢竟當初想向劉備請和,甚至重新恢復劉孫聯盟乃是他的意思。

雖然他的本意只是為江東爭取時間休養生息,但既然他之邀請已經提出,在劉備已經答應的情況下,這件事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轉圜餘地的了。

畢竟這時候他將孫登、長沙二郡都已經交出,若這時候他要是堅決不簽訂正式盟書,一旦觸怒劉備,那樣的後果是他不願承擔的。

孫權之前之所以不願意與劉備簽訂正式盟書,是擔憂會觸怒曹操。

但在鄧芝的言語下,他明白瞭如今三家中江東最弱,就算他不觸怒曹操,也難保將來曹操不會先易後難,對他率先發難。

….

既然如此,他還不如堅定與劉備聯盟,至少劉備的信譽他孫權是信得過的。

只要曹操未滅,劉備不會輕易對江東起心思。

天下三分,三家鼎立,兩邊交好這條路是行不通的,最後的結果最可能是同時與兩家為敵。

與劉備聯盟,至少能保證劉備不會對其出兵,並且在將來曹操率軍攻打江東的時候,劉備會派遣援兵。

善於權衡利弊的孫權,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孫權看向鄧芝,對其言道:「伯苗請在永安城中稍待幾日,孤即刻命人在長江邊修葺高壇,屆時孤與伯苗一同登高壇立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