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兩萬漢軍接收到孫登的數日之後,一支百餘人的車駕隊伍從夏口城駛向漢軍大營中。
這支隊伍中有著之前孫權下令從建業召來的,諸葛恪四人。
這百餘人隊伍中,也許是孫權擔心引起劉備的忌憚,所以並沒有安排太多士卒在其中。
百餘人中只有十數位侍衛而已。
剩下的數十人,都是奴僕婢女。
而隊伍中的許多車駕之上,裝載的都是金銀細軟,以及經書典籍。
孫權知道以劉備的性格,孫登以後在荊州的生活過得不會太差。
但出於一個父親的關懷與父愛,孫權還是在力所能及範圍之內,給了孫登最好的物質條件。
至於孫權給孫登精心挑選的四位吳中俊傑,孫權乃是有著別一番用意。
諸葛恪、顧譚、張休、陳表這四人雖年紀皆未成年,但平均年紀都在十七歲左右,在心智性格方面早已日趨成熟。
並且這四人要麼出身當世高門,要麼少時便有令譽享於吳中,乃是目前江東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
有這四人陪伴孫登在左右,一方面他們可與孫登一同學習,另一方面他們又可在身旁勸導規勸孫登,免得孫登會在荊州玩物喪志。
還有一點便是,這四位吳中俊傑背後,幾乎代表了目前江東中所有的派系。
將這四位不同派系中的優秀俊傑,提前派給孫登做伴讀,孫權無疑是在提前培養孫登,在江東中的政治底蘊。
只要孫登能與這四位吳中俊傑相處好關係,哪怕將來孫登在從無政績的情況下承基江東,有著這四位吳中俊傑及其背後的派系支援,孫登亦能初步坐穩江東之主的位子。
這一點是孫權為了預防最壞的那個情況出現,所埋下的一步暗棋。
政治鬥爭與平衡,孫權是專業的。
當然孫權的目的,這四位方才初出茅廬的吳中俊傑自然是不懂的。
他們只知道他們是受了孫權的命令,來荊州守護孫登及陪伴孫登讀書的。
當以諸葛恪為首的四位吳中俊傑,領著百餘人的車駕隊伍進入漢軍大營中後,那百餘人的車駕隊伍當即被大營中的漢軍攔下,而後開始檢查起來。
在漢軍檢查車駕隨從及物品的同時,諸葛恪等四人被王甫帶到了孫登的大帳之中,見到了孫登。
在漢軍大營中舉目無親、心懷不安的孫登在見到了諸葛恪等四人後,臉上立馬浮現了喜色。
而諸葛恪等四人在看見孫登之後,亦各自來到孫登面前向他行禮:「參見長公子。」
【推薦下,@
的詢問之下,顧譚幾人臉上也露出了擔憂之色。
只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孫登卻對著諸葛恪言道:「關公並不像所盛傳的那般蠻橫無理。
他對我十分關心,在你們未到來之前,我一應物件皆是關公命人準備,我有所求關公亦是有求必應。」
在聽到孫登這麼說後,諸葛恪等人臉上都流露了驚詫之色。
這可與他們印象中的關羽形象不符。
但是諸葛恪在聽到孫登的回答後,他便不再關羽,而是再問詢孫登道:「那公子可曾見過糜子成?」
孫登聽到諸葛恪提起糜暘的名字,他想起了那日,他在糜暘懷中的情景,他臉上不禁浮現驚懼之色。
見到孫登這副表現,顧譚、張休、陳表三人都表示理解。
他們在聽到糜暘的名字後,臉上的神色亦並不比孫登好多少。
而這時唯有諸葛恪臉上流露一絲笑意言道:「公子勿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