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季的來臨,漢水的水量已經開始漸漸增加。

在冬季中乾枯的河床已經被春水淹沒,狹窄的河道在巨量河水的衝涮下逐漸變寬。

漢建安二十五年二月,在廣闊無垠的漢水江面上,有一支龐大的水軍艦隊正在快速的前進著。

數千支戰船在「關」、「糜」兩面戰旗的指揮下,有序的排列成一道道水上巨牆,朝著江夏郡中的要塞夏口而去。

由於漢水自沔陽以下古稱夏水,所以,夏水和長江的交匯處被稱為——夏口。

夏口在後世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名字,武漢。

當年黃祖被劉表任命為江夏太守後,本來將江夏治所定在沙羨。

後因為孫策一戰擊破了,黃祖在江夏的所有野戰精銳。

為了更好的保守江夏郡,黃祖便將江夏治所遷到夏口。

後來孫權在周瑜的輔助下,領兵攻破了夏口,擊殺了黃祖。

孫權在攻破夏口之後,考慮到夏口在江北,不利於江東水軍防禦,於是便將江夏郡的郡治重新遷回到沙羨,即今日的永安城。

但最後孫權漸漸意識到了夏口的重要性,便加強了在此地的防禦。

當夏口外漢水上的江東水軍斥候,發現著高掛著「糜」字戰旗的戰船後,他臉上瞬間流露出了恐懼之色。

因為心中的恐懼,這一隊江東水軍斥候甚至都忘記了職責所在,他們直接放棄了巡視江面的任務,一整隊跑回了夏口城中,將此事稟報給了在城中的潘章。

當日公安一戰後,因為吳軍大潰,潘章亦在亂軍中被衝散。

他花了一夜的時間,才漸漸收攏了他麾下的兵卒。

那時潘章為了不遇上士氣如虹的漢軍,本來想率領殘兵透過公安城外的山林,先回到長沙郡,最後繞路抵達江東。

但後來潘章聽聞了孫權安然無恙並且在江夏的訊息,他立馬就想方設法收集一些破舊的船隻,渡江來到了江夏郡中。

在來到永安城中見到孫權後,孫權與潘章君臣二人皆感劫後餘生而相擁而泣。

隨後孫權為了守備江夏郡的要塞夏口,便下令讓潘章領本部兵馬,來夏口中修整並承擔起駐防之任。

夏口中原有守軍一千餘,而潘章收攏之下得到的殘兵有兩千餘,所以目前夏口中的吳軍約有三千。

當正在夏口中四處視察城防的潘章,收到斥候稟報的訊息後,他臉上浮現的驚色一點亦不比那些斥候低。

竟然是糜暘來了!

得到訊息的潘章立馬來到城門上,遙望不遠處的漢水。

只見這時漢軍數千只戰船在順流而下的情況下,先鋒艦隊已經出現在了夏口城外。

而這支足有數千人漢軍的先鋒艦隊,正是糜暘親自統率。

那高高飄揚的「偏將軍糜」四個大字,猶如一把把利刃***潘章的眼中,直令他的呼吸為之一促。

….

那一夜的火光漫天,似乎又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那公安城外屍橫遍野,洈水斷流的場景似乎又在他眼前重現,饒是一向以膽壯著稱的潘章,此時亦心生寒意。

張與糜,共止啼。漢白鹿,逐吳眾。

這句軍謠只有短短十二個字,但卻造就了糜暘在江東所有人心中如山嶽般的威名。

糜暘的威名,是用數萬具吳軍的屍體以及哭嚎聲,一點點堆砌而成的。

如今公安一戰過去尚未半年,往事一幕幕猶如歷歷在目,作為那一夜的親歷者潘章,又怎麼不會對糜暘的到來感到震懼!

不是已經在議和了嗎?

為何他還親自率軍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