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1/4頁)
章節報錯
糜暘的嘴角露出苦笑,不是單單因為張遼不肯出戰,而是隨著張遼拒不出戰會引發一個對漢軍很不利的困局。
這樣的困局,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之時經常遇見過。
那便是現在的漢軍是沒辦法打持久戰的。
目前大漢擁有的荊益兩州,從地圖上看起來領域很大,所轄的郡也不在少數。
但是荊州中的荊南四郡以及益州的南中四郡,大多是開發程度很差的落後地區。
別說這八個郡能為樊城之戰貢獻多少國力,他們不拖後腿需要朝廷反哺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這八個郡合起來的領域,已然佔據荊益兩州領土的一半。
而在目前荊益兩州中最繁華的蜀郡,論將它單單與中原與河北的郡做對比,亦不過是一尋常大郡而已。
在如此大的國力差距之下,可以得到曹魏國力源源不斷輸送的張遼,只要不放下一些致命的錯誤,他完全可以帶著三萬曹魏中軍,在偃城外與漢軍輕輕鬆鬆地耗上一年。
而對於樊城外的漢軍來說,甚至都不需要一年時間,最多半年樊城外的漢軍就要退兵。
因為目前樊城外的漢軍已經達到六萬之眾,這六萬大軍一個月消耗的糧草至少在六萬石。
要不是今年的荊州收成好,還有糜暘透過拿下武當繳獲了大批粟米,很可能再過三個月漢軍就要無奈退軍了。
魏軍中軍的戰鬥力本來就強,再加上他的背後有著城池做依託,在數萬魏軍結營自守的情況下,倒也不是說漢軍就對他們一定沒辦法。
再堅固的堡壘,再善戰的敵人,也有辦法慢慢消耗掉。
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但國力不強的大漢,現在缺的就是時間。
所以在張遼領軍到達偃城的第一日,關羽就示意張飛前去大營外罵戰引敵。
倒不是關羽心急想立功,只是身為統帥的他很清楚目前漢軍最大的軟肋在哪裡。
面對這種困局,要麼漢軍可以在短時間獲得大量的糧草,要麼就是要儘快激出張遼率領的曹魏中軍與他們決戰。
但很顯然,從張飛今日的無功而返可以看出,張遼是鐵了心不想與漢軍接戰。
張遼就是想依靠曹魏強大的國力,生生耗退樊城外的這六萬漢軍。
猶如歷史上的司馬懿一般。
而歷史上戰略、戰術思想大成的諸葛亮,面對猶如烏龜一般的司馬老賊都未想出好的辦法,他一時之間又能有什麼妙計呢?
大帳中的諸人見糜暘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後,臉上便浮現了沉思之色,他們眼中的期待之意有所降低。
只不過眾人想想也就釋然。
雖說以往糜暘是以善奇計而聞名當世,但縱使糜暘再如何善奇計,倉促之下也難免不會有好的計策想出。
關羽見糜暘沉浸在沉思中,也不想對他催促過甚。
於是乎他便轉頭與在場的其他大臣,開始商討起其他軍情起來。
雖然關羽是挺想糜暘為他想出一條計策,逼迫張遼出來與他決戰,但好的計策是需要時間琢磨的。
而在給糜暘思考計策的時間中,關羽便想著先與其他大臣商議其他事務。
目前在這軍帳中,除去關、張、糜三員重號將軍外,還有著幾位身份不低的大臣。
而這些大臣,大多是劉備從益州帶在身邊參贊軍機的。
在劉備前幾日去往襄陽之時,他特地將這些大臣留在大帳中,讓他們好好為關羽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