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1/4頁)
章節報錯
據剛剛主管情報匯總的王甫的敘述可知,張遼早在數日前就已經率領大軍離開宛城。
在這數日來,為了掌握對敵軍動向的第一手資料,王甫將大軍中為數不多的輕騎,都派出探測張遼大軍的行蹤。
雖然限於當世的交通通訊方式的落後,樊城外的漢軍諸將對百里外的張遼大軍動向無法做到實時知曉。
但這也讓漢軍諸將對張遼大軍最近的動向知道的頗為清楚。
而在王甫的彙報下,大帳中的漢軍諸將得知張遼率領大軍在離開宛城地界後,出乎眾人的意料的是,張遼並沒有率軍著急南下。
相反的是,張遼的大軍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好似他在帶領數萬魏軍出來踏青一般。
張遼的這副舉動是很可疑的。
曹丕之所以會派遣張遼率領中軍南下,乃是因為之前曹丕派來的兩萬魏軍鐵騎戰敗的緣故。
兩萬魏軍鐵騎受到重創,這代表著目前在樊城之外暫時再無可以援助曹休的援軍。
在這種情況下,樊城中的魏軍軍心潰散只是時間的問題。
曹丕正是擔心樊城因軍心潰散而被關羽拿下,所以才會果斷再派出張遼作為大將,率領數萬援軍南下支援曹休。
目前的局勢若要做對比的話,曹休現今面臨的局勢,與去年的曹仁很是相似。
關羽憑藉卻月陣大敗兩萬魏軍鐵騎一事,就好像去年的水淹七軍一般,他一樣將北方派來支援樊城的第一支援軍給打崩。
在去年關羽水淹七軍之後,樊城的城防被大水毀壞多處,但是樊城的基本防禦措施還是存在的。
至少那時樊城的城防,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
所以關羽在水淹七軍之後一時沒辦法攻破樊城,只能先率軍將樊城團團圍困起來。
而在被關羽的大軍圍城之後,曹仁面對的最大危險並不是城防的破損,而是樊城中的守城魏軍目睹于禁的七軍被水淹之後,士氣開始勐烈的下降起來。
當時魏軍計程車氣低到有不少將領都勸曹仁放棄樊城突圍而出,要不是滿寵斬白馬盟誓提振士氣,樊城在水淹七軍之後就可以被關羽拿下了。
而當時作為被曹操派出的第二支援軍的徐晃,是怎麼做的呢?
哪怕部下大多是新兵,但是徐晃卻選擇急速南下,長驅直入,終於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住樊城的軍心。
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這樣的教訓與經驗,曹丕與張遼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所以作為與徐晃齊名的另一名五子良將張遼,他現在的舉動就很奇怪。
因為從他的表現上來說,他好似完全不在意樊城的生死一般,不但不著急行軍南下,反而在故意拖延進軍的速度。
這讓漢軍諸將感到意外,不知道張遼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但是漢軍諸將不知道,關羽卻在思量過後看出張遼打的算盤是什麼。
關羽站起身背對大帳中的漢將,來到身前高掛的輿圖之前,他的眼神不停地在宛城到樊城的這段地圖上流轉。
南陽地域廣大,所以雖然南陽郡中雖然大多是平原,但是谷地、山林也是很多的。
宛城幾乎在南陽的最北方,樊城則位於南陽的最南方。
所以張遼大軍一路南下,要經過很長的一段距離。
在這綿延的路程之中,當然有許多谷地、山林,而這些都是最好的伏擊之地。
身為統兵大將多年,關羽對關鍵軍情的敏感性早已經到達爐火純青的地步。
關羽解下腰間的佩劍,他舉起手中的長劍先是指向地圖中的宛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