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諸大臣心中有著忐忑,只是因為劉備威勢的緣故,並不是因為做了什麼虧心事。

所以在劉備大致翻閱一遍身前近來的漢中政務匯總後,他並沒有發現有何不滿意的地方。

或許說有一些事務的處理方式,還令他感到頗為欣喜。

在漢代,雖然政治體制沒有後世完善,但是一些基本的操作也是有的。

例如大漢官員會在官方檔桉中記錄下一件事務的同時,還會記下承辦這件事務的官員名字。

這是為了能夠對官員進行政績考核。

或者當一件事務處理的有所差誤而引發不好的影響時,那麼上級機構也有辦法揪出第一責任人。

而讓劉備感到處理頗為妥當的那些事務,具體負責人便是法邈。

雖然劉備前半輩子很少有固定的根據地,但是這不代表劉備的治政能力差。

相反的,他的治政能力可以算得上不錯。

愛民如子是劉備眾多良好名聲中的一個,但要想達成這種名聲,是需要一定政績的。

而且雖然劉備與諸葛亮是如魚水般的君臣關係,但是目前大漢的最大決策權還是在劉備手中,而劉備又是一個有主見的君主。

劉備不是偏聽偏信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劉備沒有一定的政治眼光,諸葛亮的諸多善政是沒辦法開展的。

目前益州一地取得的繁華場景,劉備這個主君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所以以劉備的政治眼光看來,法邈雖然因為年紀問題處理一些政務時在細節上還不夠圓滑,但至少在大略上是對的,這就很難能可貴。

這說明法邈繼承了法正的一定的政治天賦。

劉備用欣賞的目光看向法邈,以往他是有些忽略他了。

只是這也不怪他,畢竟法正在世的時候,太過耀眼了。

法邈身為法正的兒子,有時難免會被世人所忽略。

而當法正去世後,法邈又進入守孝期,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對他有所忽略是難免的。

但幸虧對於法邈這塊良玉,劉備發現的不算晚。

劉備用欣賞的目光打量著法邈,他隨機選擇幾個問題問詢法邈,而法邈與一般人對劉備有些畏懼不同,他表現的十分從容。

在從容的狀態下,加上法邈有著一定的見識,所以他回答劉備的提問時很是得體,對答如流。

法邈的這副表現,無疑更讓劉備心喜。

劉備將法邈今日的表現暗暗記在心中。

一旦等來日法邈立下功勳,那他就會對法邈做出相應的提拔封賞。

與曹操不同,因為劉備並無強大的宗族可以倚靠,所以劉備對有才能的人,都會進行提拔賞賜。

劉備的這點作風,與漢太祖劉邦相似。

也正因為劉備的這種作風,所以歷史上在他去世之後,有許多季漢大臣記掛他的恩德,而一生為季漢鞍前馬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糜漢】 【】

在劉備考教完法邈之後,他便將目光轉向現今漢中的一把手徵北將軍吳懿。

以糜暘目前的職權,他對益北都督區內的大將進行臨時調動,是不需要向劉備報備的。

所以劉備也是近來才知道,漢中的一把手在糜暘的安排下已經從魏延變成吳懿。

但是在劉備知道糜暘的這副安排後,他覺得糜暘的這副安排是得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