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善騎,南人善水。

這是由地理因素而造就的,南北方軍事上的重大差異。

關羽雖然是北方人士,但他自來到南方後,因為知曉水軍在南方作戰時的重要性,所以他十分重視荊州水軍的建設。

或許關羽不是天生的善於指揮水軍的大將,但是他善於學習,在他的學習之下,對於水軍如何使用這一點他已經不輸於當世任何人。

有著漢水這條大河的存在,荊州水軍不僅可以直接作戰,還可以藉此運輸兵源及糧草物資。

在之前關羽所指揮的所有戰役中,他所指揮的水軍都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效用。

只是荊州水軍再如何善戰,他們也只能在河面上逞威。

而在平原上,只要不陷入步軍的伏擊當中,騎軍才是真正的王者。

所以當那如往常一般,拉運著許多糧草軍械的漢軍戰船出現在河面上時,岸上的數千魏軍騎軍開心的嗷嗷叫起來。

這支數千魏軍騎軍的統領是夏侯霸,看著眼前開始緩慢靠岸的漢軍戰船,他的眼中流露出嗜血的光芒。

在曹丕又派出上萬魏軍騎軍南下之時,夏侯霸作為那一日勇敢請戰的大將,曹丕讓他率領著上萬騎軍南下。

當夏侯霸到達樊城外與曹泰匯合後,夏侯霸得到了率領數千魏軍騎軍,巡視漢水北岸港口的職責。

眾所周知,漢軍戰船雖然想在各處河岸靠岸,但若是運輸大批物資時,最好最便捷的靠岸方式就是尋找一處港口。

而在以往兩萬魏軍騎軍襲擾漢軍糧道的過程中,無疑的在港口附近的魏軍騎軍收穫最大。

漢水上的港口並不多,曹泰特地將其中一處港***予夏侯霸看護,這便是曹泰對夏侯霸的特殊照顧。

隨著曹仁與夏侯惇的逝世,曹氏、夏侯氏二代宗親們,亦開始有意識地抱團起來。

夏侯霸因為夏侯淵之死,本就對季漢一眾將領恨之入骨。

所以在得到曹泰的特殊關照之後,夏侯霸與其他的魏軍騎軍將領不同。

其他魏軍騎軍將領可能是以襲擾糧道為主,但是夏侯霸在有機會的情況下,常常喜歡將押運糧草物資的漢軍都斬殺殆盡,好似如此方能洩他的心頭之恨一般。

在目的不同的情況下,夏侯霸命令在河岸邊上的魏軍騎軍紛紛退後,來到河岸邊的一里開外。

夏侯霸是故意留出有限的空間,讓漢軍將船上的軍資押送到岸上。

夏侯霸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等漢軍的軍資隊伍上岸後,他再對漢軍發動攻擊,從而達到再一次殺人毀物的結果。

這個做法在以往的日子中屢試不爽,哪怕漢軍知道上岸會遭遇到魏軍騎軍的襲擊。

但是為了將軍資送到十數里外的漢軍大營中,這段時間以來漢軍還是前仆後繼的重複著這件事。

或許在他們心中,抱著可笑的某種僥倖心理吧。

在夏侯霸命令身後的魏軍騎軍退後之時,河岸上頓時出現一大片空擋。

在這片空擋出現後,漢軍戰船上的傅肜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精光。

今日他特地選擇在此處登岸,不是沒有理由的。

既然敵軍已經主動放他們上岸,那麼傅肜亦不再遲疑。

在漢軍戰船剛剛靠在港口中之後,傅肜當即領著漢軍七百人及戰車百乘,快速地在港口外的北岸上搶渡。

漢軍的運輸船因為有時要運輸攻城器械,所以往往都很大。

水軍運輸軍資已經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對於土生土長的荊州人士傅肜來說,如何將船上的糧車安全快速地運上河岸,這幾乎是他的天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