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1/4頁)
章節報錯
曹丕此番親征帶的數萬大軍當中,就有著萬餘洛陽中軍中的騎軍。
南北方兵種的構成很不同。
首先步軍都是雙方的主力兵種,這一點母庸置疑。
但是因為曹魏幾乎全據北方,所以在他們的兵種當中與南方不同的是,騎兵的比例很高。
正如南方一般,步軍上船為水軍,北方的步軍中有許多都是邊郡的庶民出身,從小生活在北地邊陲的魏軍自身的騎術本就不差。
曹操在世時早就把北方異族打的服服帖帖的,有著北方異族的進貢加上曹魏自身的養馬地,曹魏戰馬是不缺的,或者可以說是源源不斷。
唯一限制曹魏騎軍規模的,只是粟米的產量而已。
粟米便是北地戰馬所食用的精飼料。
曹丕此番所帶來的的上萬騎軍,本來是要拿來對付糜暘的。
因為從司馬懿之前的彙報來看,全都是步軍的漢軍,在平原上對騎軍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騎軍一開始被曹丕視為,拿來對付糜暘的制勝法寶。
但是從賈詡的諫言當中,曹丕知道了現在樊城才是最應該他擔心的地方。
所以他當機立斷地派出他從洛陽帶來的,上萬騎軍前來支援樊城。
而曹丕派遣騎軍支援曹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第一點原因便是騎軍的速度夠快,而且在一人雙馬的情況下,騎軍在短時間內不用擔心後勤問題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縱使關羽提早對樊城發動進攻,以騎軍的優勢他們也能及時趕到樊城外支援曹休。
第二點原因便是曹丕及曹魏諸大臣,對關羽野戰能力的忌憚。
在曹魏大臣的印象中,關羽令他們忌憚的戰例大致有兩個,一個是襄樊之戰自不必多說,還有一個便是當年周瑜圍攻江陵曹仁時關羽負責的絕北道戰役。
那場江陵之戰,持續了一年的時間,在那一年當中被周瑜領軍圍攻的曹仁,等到的援軍卻很少。
這並非不是曹操沒有派出援軍,亦並非是襄陽、江夏、汝南等地的守將對曹仁見死不救,而是大量的北方援軍,都被關羽領著孤軍攔下來。
在那場被後世人贊為「絕北道」的戰役當中,從有限的史料當中記載,關羽大多數都是被擊敗的那一方。
但是無論關羽怎麼被「擊敗」,文聘、李通、樂進等名將的援軍,卻始終無法進入江陵地界支援曹仁,這才為周瑜最後拿下江陵創造下極好的條件。
而且在那場江陵之戰中,劉備不僅派出關羽作為攔截北方援軍的大將,他還派出張飛跟隨周瑜左右助他抵擋曹操勐將的突擊。
可以說周瑜當年的那場江陵攻城戰,劉備一方在其中出力甚大。
從某方面來說,劉備一方的功勞絲毫不低於周瑜。
這才是後來周瑜拿下南郡後,會分一部分地界給劉備的直接原因。
周瑜不是施捨,而是對劉備一方付出的認可,那部分地界本來就是劉備該得的。
相比於孫權,周郎還是很有節操的。
與史料記載的「史實」不同,身為當世人的曹魏諸大臣,很清楚當初那場持續近一年的絕北道戰役中,關羽的萬餘偏軍真實的戰績如何。
江陵位於荊州腹地,交通四通八達,而曹魏的一眾援軍大部分都被關羽的萬餘偏軍,攔截在外整整一年!
曹丕及曹魏諸臣皆知道,關羽當時表現出來的野戰能力有多驚豔。
單單一場水淹七軍不足以引發「威震華夏」的效果,關羽的戰功也不止那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