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關羽的這副做法,縱算是馬良亦有所不解。

身為劉備留下輔左規勸關羽的荊州刺史,馬良對關羽諫道:「今宜率三軍之銳,仗將軍之勇,急攻樊城。

比魏救至,必可拔也,勞事於築圍,恐士民之力弊也。」

馬良並非是不知兵的人,相反的自他一開始跟隨劉備之時,擔任的職務便是參謀軍機之類的。

在馬良看來,曹休一定已經將求援的訊息送出。

在這種情況下敵軍的援軍不久後就會到,這時他們採取的最好辦法便是速戰速決。

馬良的諫言說出了在場大多數將領的心聲。

關羽看著馬良及諸將有著疑問,他撫須解釋道:「季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樊城城防堅固,糧谷又足,且凡備禦之具,皆無一有缺,今吾攻之,不可猝拔。

若北兵至而無備,表裡受難,何以御之!」

馬良所言關羽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但是正因為知道,所以他才要這麼做。

論對樊城的瞭解,關羽還在樊城守將曹休之上。

因為之前曹仁的教訓,所以曹休肯定不會率軍出城浪戰。

在關羽看來,這樣的情況下縱算他的兵力多上一倍,要想倉促之間拿下有所準備的樊城,那也是不容易的。

而相比於諸將所判斷的魏軍援軍不久後就會到來,關羽卻覺得魏軍的援軍,隨時可能會出現。

逆魏還是有很多人才的,雖說他的出兵是突然之舉,但難保不會有人看穿一切,提前做出佈置。

所以這時候他的目光不能只侷限在樊城之上。

見關羽這麼說,雖然諸將心中還是有著疑問,但是關羽的威望深重,所以最後諸將還是按照關羽的命令去做。

在關羽的命令之下,數萬漢軍開始拔營。

他們放棄剛剛建好的營帳,來到樊城的護城河外開始重新落營。

只是雖然說目前漢軍的主要任務是儘快包圍樊城,但是關羽並沒有對城中的魏軍掉以輕心。

他命副將紀彰率領著一部漢軍,觀察著樊城內的魏軍。

一旦城內的魏軍在漢軍紮營之時有所異動,那麼紀彰的這部漢軍就可以起到阻擊城內魏軍的作用,從而保障大軍的安全。

而數萬漢軍的這番異動,亦很快被魏軍探子報送給曹休。

曹休在得知這個情況後,他親自來到城頭上察看。

曹休字文烈,他是曹操的族子、曹洪的親侄。

當年曹操起兵的時候,年少的曹休變易姓名,從千里之外的吳地途經荊州北歸中原投奔曹操。

曹操當時對左右的人說:「此吾家千里駒也。」

在曹休投奔曹操後,曹操讓他與曹丕共同食住,待若親子。

建安末年,因為曹操感到身體日漸不佳,加上往年跟隨他征戰四方的將領大多已經年老。

所以曹操有意識地開始提拔鍛鍊,一些他看重的宗親二代。

而在那些宗親二代中,曹真、夏侯尚、曹休三人最得曹操看重。

為了培養出下一代的宗室接班人,在前幾年曹操一直不遺餘力的培養曹休等人,曹休跟在曹操身邊四處征戰,歷任要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