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先鋒傅肜 出乎意料(第1/4頁)
章節報錯
在關羽的安排之下,率領漢軍前鋒度過漢水的大將是傅肜。
傅肜字公和,南陽義陽人士。
從籍貫上來說,傅肜與魏延是同鄉,而且傅肜與魏延當初是一同投奔到劉備麾下的。
雖然魏延與傅肜皆不是出身高門大族,但這二人都富有勇力,所以漸漸為劉備所賞識,一路受到提拔。
傅肜這個人,在目前將星璀璨的大漢將軍天團中並不出眾,但在後世他的名聲卻不低。
歷史上當劉備被陸遜擊敗於猇亭時,劉備收兵至馬鞍山,陸遜復攻破之,劉備於夜間突圍。
在劉備被吳軍團團包圍的時候,是傅肜率部力戰拒後。
那時他的手下兵士都死盡了,吳國將領勸他投降,傅肜罵道:「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
最後他力戰而死。
可以說若是沒有傅肜的拼死斷後,劉備當時的安危難料。
而他忠勇的行為及那動人心魄的一罵,更是流傳後世上千年。
江陽剛烈,立節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單夫只役,隕命于軍,時人贊焉。
更何況他還有個好兒子傅僉。
後來晉武帝司馬炎聽說傅氏父子的事蹟後,連他都不禁感慨道:「傅僉父子,天下之善一也。」
嗯,羨慕季漢實錘。
後世所流傳的季漢風骨,是由劉關張三兄弟而起。
但真正撐起季漢風骨享譽千年的,還有那許多不如劉關張三兄弟出名的許多季漢名臣。
那些季漢名臣有些人的能力高低有待商榷,但他們的品質都是母庸置疑的,因為就連敵人都會對他們感到十分欽佩。
在歷史上傅肜只是驚鴻一瞥,但在今世有了糜暘的存在,許多季漢大臣的命運被改變。
他們在接下來的世間,勢必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當初在劉備還是漢中王的時候,他率軍從襄陽離開之時,為了穩定荊州的大局,特意對荊州的人事進行了一次大調整。
在那次人事大調整中,劉備將當初隨他入蜀又有能力的一些荊州系官員留在荊州輔左關羽。
例如在文臣方面以馬良為代表,在武將方面則以傅肜為代表。
那時傅肜便被劉備任命為長沙太守,負責看守荊南的東大門。
在今年時關羽時常有北伐之意,所以他利用自己的權力,將長沙太守傅肜調任到自己帳下,而另派了一員大將代替傅肜駐守長沙。
關羽做出這副安排,不僅是看中傅肜的勇力,還因為傅肜的出身。
傅肜乃是義陽人士,義陽在漢水北岸,所以傅肜對漢水北岸的地形是十分熟悉的。
先鋒大將既要富有勇力能承擔起身為大軍箭頭的重任,當然還需要對出征地的地形有著一定了解,這樣才不會容易落入敵軍的包圍之中。
正如關羽所期望的那般,當傅肜統率部分別將,共同率領五千先鋒漢軍從襄陽出發時。
熟悉漢水北岸形勢的傅肜,並沒有聽從他人的建議直接從漢水上游渡水。
熟悉水戰的傅肜當然知道,敵軍若半渡而擊對大軍的危害性。
所以哪怕是會耽誤些時間,傅肜還是堅持己見率領大軍駕,船離樊城稍遠的漢水下游登陸。
這樣的話,縱使樊城中的魏軍有想對他們半渡而擊,他們也不可能放棄樊城守衛,來到漢水下游對漢軍進行阻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