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4頁)
章節報錯
隨著天色漸晚,糜暘從崇文殿中離開。
畢竟已經成人,夜晚再留在王宮中,終究不合禮制。
劉禪將糜暘送至大殿門口,並囑咐糜暘有空要多來看他。
糜暘應允之下,便趁著天邊還有些許光亮,朝著宮外而來。
當糜暘走到宮外之時,他發現糜威早已經等候在這裡,他身上的一身甲胃早已退去。
想來是糜威下值了特地在宮門外等著他,一起回府。
糜威是虎賁校尉,雖然他目前只是掌握著王宮中一部分的禁軍。
但在不久之後,糜威便會成為虎賁中郎將,執掌全部的宮中禁軍。
單單從職位來看,糜威最後就位居中郎將軍職,在一眾季漢名將中十分不起眼,但漢代官制不是看軍職高低來分重要性的。
虎賁中郎將執掌王宮禁軍,可以說將來劉禪的生命就握在糜威手裡。
將來劉禪的命令能不能出的了王宮,亦是掌握在糜威手中。
劉備倒是沒什麼好擔憂的,作為開國之主,威望顯著,禁軍肯定優先聽從他的命令。
至於劉禪,哪怕今世劉備能多活幾年,但最後亦改變不了劉禪年輕繼位的結果。
主少國疑,加上劉禪沒有明君的手段,所以在他繼位之後,他是沒辦法讓禁軍聽命於他的。
歷史上諸葛亮經常統兵在外,並不在成都之中,但卻能總攝國政,自他在世之時一直牢牢掌握著蜀中大權,維護著季漢政權的穩定發展。
除了諸葛亮本身的能力及名望之外,還因為當時執掌宮中禁軍的董允乃是他的親信。
歷史上還是有人反對諸葛亮的,但就因為掌控著宮中禁軍的董允堅定不移的站在諸葛亮一邊。
致使諸葛亮無中樞驚變之憂,能夠專心集中所有權力,對付國內國外的那些牛鬼蛇神。
而董允也因為當時擔任虎賁中郎將,掌握著宮中禁軍,所以能夠數次懇諫劉禪,令他不犯下錯誤。
歷史上劉禪最後能夠親政,除了季漢四相相繼去世這個最大的外因之外,最重要的內因就是在季漢四相去世之後,劉禪收回了宮中禁軍的兵權。
姜維最後的官職是大將軍、錄尚書事,可以說位極人臣。
但他最後卻要因為懼怕黃皓而屯田避禍,有許多原因,但其中有兩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一個是他雖然身為大將軍,卻沒有開府治事之權,沒辦法培養自己的幕臣來插手朝政。
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便是,當時宮中禁軍的兵權,並不在姜維手中。
否則的話,宮中禁軍在手,你讓黃皓瞎逼逼一下看看。
所以說糜威的虎賁中郎將,雖名位不顯,但手中卻掌握著極為重要的權力。
而糜威,是糜暘的兄長,無疑糜威將來會是糜暘政治上的一大助力。
等候在宮門之外的糜威,看到糜暘在天黑之前出了宮禁,臉上的擔憂之色才消失不見。
….
糜威上前對糜暘言道:「若你再不出來,兄長就要入內喚你了。」
聽到糜威這麼說,糜暘笑道:「暘自有分寸的。」
糜暘知道糜威是在擔心什麼。
雖然他很受劉備寵愛,現今乃是內外矚目冉冉升起的一顆政治新星。
但他再怎麼受寵愛畢竟還是臣,是臣就要遵守君臣之禮。
夜晚一至,王宮封禁,就連糜威這個負責一部分王宮守衛的虎賁校尉,都要避嫌出宮,何況他這個外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