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出生於建安十三年冬季的荊州新野,那時候的荊州正處在大變前夕。

第二年,曹操率領二十萬大軍南征荊州。

那時劉表病死,劉表次子劉琮繼位,遣使者投降曹操。

劉備本屯兵於樊城抵禦曹軍南下,不知道劉琮已經投降的訊息,他到了宛城才知道狀況。

在知道情況後,他隨即率軍南撤,想到江陵領兵據守曹軍。

到當陽時,竟有十餘萬民眾自發跟隨劉備,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

這麼緩慢的行軍距離,終於讓劉備的軍隊在當陽,被曹操親自率領的五千鐵騎追上。

那時候劉備本可以甩下十餘萬民眾,急速行軍率領大軍前往佔據江陵。

江陵乃是荊州富庶之地,城池中糧草甲胃無數,得到江陵,劉備足夠有資本逐步統一荊州。

曹操就是擔心劉備會佔據江陵,才親率鐵騎一路狂奔追擊。

但為了百姓的安危,劉備不忍心丟棄他們。

後曹操的五千騎軍追擊上劉備的大軍之後,為了保護百姓,劉備的大軍根本施展不開。

這一點被善於把握戰機的曹操抓住,曹操可不會管百姓的死活,於是乎那一戰劉備幾乎全軍覆沒,劉備率領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而逃。

若當時劉備聽從建議,捨棄百姓,江陵早就會是他的囊中之物。

就算拿不下江陵,他亦不會落到全軍覆沒的下場。

在當陽一戰中,劉備的兩個女兒被曹操大將曹純所捕獲,就連那時尚在襁褓之中的劉禪亦陷落在亂軍之中。

幸虧有著趙雲的拼死護衛,劉禪最後才有驚無險。

建安十四年至建安十七年之間,劉禪逐漸長大,開始有了一些記事的能力。

可是那時劉備正忙於與孫權聯盟,四處征討荊州建立根據地,而劉禪就一直跟隨著劉備忽南忽北。

後建安十七年劉禪五歲時,他差點被劉備繼妻孫夫人攜帶返回江東。

幸虧張飛與趙雲及時截江奪船,方才沒有讓劉禪深陷險境,成為質子。

但這一件事,給那時幼小的劉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安十九年劉禪七歲時,劉備平定益州後便將其接至成都,他的生活才逐漸得到安定。

這些種種往事無疑在劉禪心中,埋下了一些驚疑彷徨的種子。

因為這些種子,讓劉禪自小就養成了仁弱、沒有主見不夠武斷的性格。

加上兒時的經歷,讓劉禪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

自劉禪到成都之後,到了一個全新環境中的他,因為本來就缺乏安全感,所以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不適應。

他的親近之人如劉備、諸葛亮、趙雲等人大多要忙於公務,不能時刻在深院之中陪伴著他。

而劉禪的新一任繼母吳氏本就是劉備為了穩定益州人心,方才迎為繼室的。

劉備對吳氏本來就沒多少感情,更何況有著上一任繼妻孫氏的榜樣在,劉備並不完全放心將劉禪交給吳氏教養。

….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時常陪侍在劉備身邊的,年紀與劉禪相差不大的糜暘,就承擔起了很大一部分陪伴劉禪的責任。

糜暘之姑母乃是劉備正妻,身為劉備正妻的母族,糜暘乃是正兒八經的劉備外戚,名義上更是劉禪的表兄。

加上糜暘之姑母糜氏,乃是為救劉禪而死,有著這份恩情在,劉備更放心讓糜暘陪伴劉禪。

那段時間中,糜暘日則陪讀,夜則同室,陪劉禪度過了整整五年時間。

在那劉禪彷徨、不安的五年中,是糜暘日夜陪伴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