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王府井。

這條因北頭有十座王府,中間有八面槽(馬喝水的地方),南頭有一甜水井,以至於被後世之人把整條街稱之為王府井。

早期的京城CBD之一,歷史悠久店鋪森然,人頭攢動,繁華異常。

俞彥僑雖會時不時的扭頭環視四周,卻沒有絲毫停下腳步。

直到他來到一座古樸簡易卻透著莊嚴的大院前,仰頭看著那座不高的建築頂端上立著“首都劇院”。

“您好,同志,請問購票在哪裡?”

這座大院門口兩側左右各站兩名面容嚴肅的衛士,認真的看了他一眼,遂伸手朝高樓門口一指,道:

“從大門進去後,右手邊有購票窗,也有營業員指引。”

“謝謝!”

“笛笛~”俞彥僑跟衛士道了聲謝後,又往邊上移動些位置讓身後的車輛進去。

待他進了一樓大廳,並沒有想象中的人流擁擠,按照衛士的指引,來到售票窗,卻見一個熟悉的面孔正站在視窗旁時不時的看著手錶,或者和身旁的售票員閒聊。

吳剛一見到俞彥僑,臉上露出了著急的樣子,急忙的將他拉到售票視窗,低頭朝裡面的人道:

“梁姐,一張七點二十《雷雨》的票!”

“您好,多少錢?”

“五十七元”

俞彥僑麻溜的從兜裡掏出一張老人頭遞了過去,笑著跟身旁的吳剛,打趣道:

“嘿,到了你的地界,不應該你來招呼嘛!怎麼我自個往外掏了呢。”

售票員把一張類似郵票大小的話劇票遞給俞彥僑,見他已經買票,吳剛把他送到劇院入口,道:

“我在後臺還有點事,就不照顧你了,自個進去吧,等演完了,

你在大門等我,你丫的回京城這麼久都不來找我,今個我非得狠狠宰你一頓!”

“呵……你今個上臺嘛?”

“呃…這種不是什麼大日子的表演,用不著我。”

“我看你丫的就是不夠格吧。”

“嘿,你這說的什麼話,懂不懂什麼叫好鋼用在刀刃上,傻帽兒,走了啊!”

兩人互相呲了幾句,等吳剛從另一邊進去了,俞彥僑便拿著話劇票挨著排隊等著檢票進去。

入口工作人員檢了票,俞彥僑順著人流按照根票上座位號找了過去。

這種舞臺劇給俞彥僑一種感覺,有點像看國外的音樂劇差不多,從購票到欣賞話劇全過程,從頭到尾似乎都在提醒著他,看話劇得要點門檻。

單說購票,一張兩個小時的話劇要五十七元,按照當下的生活標準,一隻雞一斤2.3元,豬肉一斤5毛,一包好的煙希爾頓7.5元,

人均工資還未突破千元,據後世記載93年人均2000元,可在當下月工資400元是高薪,200~300都是常態。

就跟未來人均月收入一萬元,可那麼多月工資五六千,那缺的四五千誰來給補,這玩意還是得看自個。

所以說吃一頓大盤雞三十多元,都讓許多家庭肉疼,可別說這麼一張五十七元的話劇票,所以這是看話劇的第一個門檻。

第二個門檻呢,那就是觀眾的文化素養了,就像後世的音樂會,一種是催眠曲,一種是天籟之音,就看自個是那種了。

一張高於平均生活娛樂的價錢,值不值得買,這裡就牽扯了面子和裡子的區別了。

買一件時髦昂貴的衣服包包,這是滿足面子。

花高於平常娛樂方式的價格,這是裡子,滿足自身“精神”,有人說這是藝術。

所以說,您是願意為“面子”花錢,還是為“裡子”花錢,

全憑個人是“俗”,還是“雅”。

俞彥僑撇了眼腕錶,見時間差不多了,就見一身穿旗袍的端莊女子,走到臺前開始報幕。

“話劇《雷雨》,主演韓善虛、龔麗君、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