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固本培元(第1/2頁)
章節報錯
蘇慢帶著蘇紅柄來到了林子裡的一處空地,與他盤膝席地而坐,說道:
“正式開始修煉之前,我要先和你普及一下修真的一些基礎知識。你知道修真有幾重境界呀?”
“這……不太好說。”
“怎麼不太好說?”
“您得看是那本小說。要是仙俠類的,走古典路線的,都是從練氣開始,然後築基、元嬰……一直到大羅金仙,大概有七八個等級吧;要是現代派,隨便一點的,什麼武者、武帝、武尊、武聖、武神……中間還有初期、中期、後期……這就不好說了。”
“你少看點閒書吧。行了,我跟你說,咱們這套修真的體系一共有七層境界,從低到高依次是:感應、培元、通靈、化形、大成、圓滿、自在。”
“哦。”蘇紅柄聽得津津有味,說道,“那您仔細說說。”
蘇慢點點頭,說道:
“最開始的【感應】期,是指能夠感應到天地間的靈氣。能做到這一點,便有了修真證道的資格。”
“到了感應,其實也就到了【培元】期,你要學著將天地間的靈氣吸納體內,並在體內形成一個周天迴圈,生生不息,自由操控。一般來說,感應、培元兩個境界基本就是一氣呵成的,感應到了自然也會吸納。”
“再然後,是【通靈】期,這時你可以操縱他物的靈氣。能做到這一步,就可以使用法寶了。”
“這之後更進一步,如果可以憑藉自己的靈氣,煉化出專屬於自己的法寶。這你就到了【化形】期。有的地方,也叫‘煉器’期。”
“然後就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了。這期間,如果自己體內的靈氣執行的法門、煉化的法寶、能自成一套體系,就到了【大成】期。到了這個階段,你就可以開宗立派,為一代宗師了。”
“大成之後,雖然自成體系,但仍稱不上圓滿。此時,必須要認清內心,證心中之道,才叫圓滿。至於這個證法,人與人各不相同。或聚百萬之人之力,一統天下,是為‘王道’;或於某一技巧達出神入化,心滿意足,是為‘超然’;或道家成仙,是為‘仙道’;佛家頓悟,是為‘正果’,種種方式各不相同。到這一步,才算【圓滿】境界。”
蘇紅柄不住的點頭,聽到這裡,問道:
“那這之後,居然還有境界嗎?”
“有啊,我剛才不是講了一共七個嗎,還有個【自在】境界。你要知道圓滿也不是真圓滿,只有進入自在境界,才算真圓滿。此時入不可知境,自然無敵,但無敵亦無所謂。總之,自在之上無境界。你若還曉得境界,那便不是自在。”
蘇紅柄嘴上連連稱是,心裡卻很不以為然。爸爸說的這第七重境界,也就是最高的自在境界,不就是所謂的“不可知論”、“形而上學”嗎?按自己學的來講,那就是客觀唯心主義的最高理想,絕對真理。這玩意兒是純扯淡的,至少蘇紅柄是這麼看的。
蘇慢講完了修真境界,總結道:
“總之,你要記住兩句話:自在以上無境界、自在以下無強弱。”
“第一句您剛才說了,這第二句是什麼意思?”
“自在境界以下這六個境界,只是修真‘境界’的高下之分,並不代表實力的強弱。”蘇紅柄說道,“雖然,一般是境界越高的修真者越強,但動起手來還是看個人的實戰本領。說的粗一點,境界高的人打架未必厲害。比方說廖老頭吧,他老人家這輩子一直是第三層通靈境境界,但是單論實力,絕對比大部分的化形、大成、甚至圓滿境界的修真者強。”
蘇慢又反覆強調幾次,直到蘇紅柄把“自在以上無境界、自在以下無強弱”這句記住,這才教給蘇紅柄打坐練氣的法門。
蘇紅柄嘗試了幾下,很快就摸到了竅門。不多一會兒,他便感到周身氣脈流暢,天地間有一股正氣匯入丹田。蘇慢看觀定式,知道兒子已經度過了【感應】期,穩步進入了【培元】境界。
二人修煉多時,蘇慢又給他講解了一些運氣發力的訣竅,不覺日已偏西。蘇慢叫住蘇紅柄,告訴他今天就練到這裡,以後每天隨自己來此處修煉。蘇紅柄滿心歡喜,答應了父親,二人一起回到家中。
一進家門,就看見母親正在當院刮土豆皮,邊上是一大盆收拾好的白豆角。蘇紅柄的母親複姓慕容,雙名上清。慕容上清見父子二人一起進來,她有些吃驚,忙問二人怎麼回事。蘇紅柄對母親講,今日之事一時說不清楚,不如一起進屋細說。
一家三口來到客廳坐好,蘇紅柄就把今天廖普如何與趙明真較量,之後遣散了學堂;自己決定走上修真之路;隨父親練功的這些事情都和母親講述了一遍。
慕容上清聽完之後,臉色陰沉,埋怨道:
“廖普這老雜毛,教孩子這麼多年,也不傳一兩手真本事。末了跺腳一走,反而勾的咱孩子鬼迷心竅,想當個修真者了。”
蘇慢聽媳婦這麼說,連忙勸解道:
“師叔也有他的苦衷。孩子現在想練,也不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