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城洞,進入主街後又是一番與以前截然不同的畫面。

前面說過,明朝京師延續元朝的標準,中軸主街道寬為二十八米。

這在後世的電視電影中是從來沒有體現過,因為電影造景不需要這麼寬的街道。

實際上主街二十八米寬是相當震憾的,即便是現代大城市,也幾乎很難看到寬二十米的街道。

但朱高熾這次再進來,發現城中主街也有變化,中間長長一排建築(後世花壇),寬約一米,種滿了很多小樹。

這一米寬的花壇把大明京師主街劃分成兩道,並正好與城門相通,左邊的都是出城的,右邊的都是進城的。

朱高熾牽著馬在場中,左右看了看,很快分的清楚,所有人都是沿著一個方向走的。

出城的都在北側(他的左邊),進城的都在南側(他的右邊)。

他想到以前京師沒這個說法,大夥隨意走在街上。

加上中軸主街有二十八米寬,想怎麼走就怎麼走,確實還容易引起面對面的撞上。

現在街道分成兩邊,都從右邊走,看起來就井然有序。

再看地面上,主街地面還用白色畫了線,兩側都被劃出三米。

後來朱高熾知道了,兩側各三米,即六米是行人通道。

中間去掉花壇一米,還有二十一米,是馬車和馬的通道。

朱高熾開始想靠邊走,然後發現所有行人都走邊上,而馬車和有馬的,都走中間。

他果斷牽起馬走在中間。

“父親,這白線是不是區分行人和馬車的?”朱瞻基還是比較聰明,這時湊上前與朱高熾並肩一起。

“應該是的,你看行人都走邊上,馬車和馬靠近中間。”

“這路中間種這麼多樹有什麼用——”朱瞻基說到一半就住嘴不說了。

因為前面不遠處有人牽著馬走了到一半,突然停下,然後把馬拴在樹上,接著到右街邊一個店鋪,好像辦什麼事情。

朱高熾啞然失笑,這路中間的樹,好像也有作用。

他努力回憶以前的記憶,想著禮部城北四方館在哪。

但他以前出來都是乘轎居多,那用自己識路,一時反應過來,居然不認識。

但好在路上能不時遇到像錦衣衛似的甲兵,三五成群的在巡邏。

朱高熾向前問了下,對方也客客氣氣回應。

父子兩一路問一路往北去。

然後發現沿路到處都各種標語,有是拉在兩棵樹中間的橫幅,有的是畫在一些官方建築的牆壁上。

什麼“天下為公,執政為民”

什麼“亂扔垃圾可恥,定點處理光榮。”

什麼“要想富,先修路。”

還有“遇到危險叫捕房,捕房捕房,最愛幫忙。”

還有“好好上學,早日當官。”

“科學就是生產力。”

“早生兒子早得力,多生兒女多享福。”

兩父子一路看的目瞪口呆,到處都是各種宣傳語,很多口號在朱高熾看來十分可

笑,但就是這種可笑的口號,遍地都是。

京師裡的百姓也似乎見怪不怪。

中間他們經過兵部衙門,還看到衙門外面的圍牆上寫著徵兵的宣傳語。

“當兵免稅,全家享福。”

“只要當兵,讀書不好也能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