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恍若穿越(第1/4頁)
章節報錯
朱高煦確立太子之情,天下矚目,不但所有文武官員看著,連大明以前所有的宗室們都在看著。
因為當年朱高煦削藩時,曾經說過,以後他的兒子孫子們都是一樣。
這些年,大明宗室們完全失去以前的榮耀,除了少數當過總督和家裡有官員的,其他宗室都過著普通百姓生活。
當然,因為朱高煦給他們留了大量的田和錢財,所以宗室們日子還是比較好過。
可這是不能和以前比的,所以活著的宗室們,都一直眼著朱高煦,就想看他如何實現,兒子孫子們和他們一樣的諾言。
太子確立之後,朱高煦的第二第三等旨意先後發出皇城,接著通告天下。
二子朱瞻圻,賜一千畝田,銀幣一百萬。(相當於白銀一百萬兩)
三子朱瞻城,賜一千畝田,銀幣一百萬。
大明的田早被朱高煦分田到戶,確權到個人了,所以朝廷也沒有多餘的田。
朝廷一些多餘的田都是用來建工廠和學校等預留備用的。
所以兩個兒子的田,是由他們自己選。
比如想選在京師有一千畝田,由皇宮朱高煦內承運庫自己出錢,幫他們買一千畝,田稅和普通百姓一模一樣。
如果想選在大員一千畝,大員可以新耕,也可以直接買,反正都是朱高煦出錢,或找人幫他們搞定。
朱瞻城另兩個成年的兒子,和大宋制度一樣,居然沒有封王,分別被賜了一千畝,和銀幣十萬。
朱高煦的意思,這代表著分家了。
以後兩個兒子,沒事可以不用來京師,你們成年了,可以獨自成長。
此時朱瞻城是大澳總督,朱瞻圻是大員總督,兩人都是官居從一品,享受大明帝國相關待遇,自己終身都是大明高官。
但是兩人的兒子,即朱高煦的孫子,可就不一定了,將來能不能當官都得看情況。
極可能將來,就是普通有錢人。
這訊息傳出去相當震憾。
朱高煦二子三子未能封王,以後也不能隨意進京師,雖然身居高位是總督級的高官,但他們的兒子,即朱高煦的孫子,未必能當官。
當然,以兩位總督的能力,孫子將來也可能重走仕途,但肯定幹不到總督。
他們這兩家的地位以後在大明逐年下降是肯定的。
朱高煦新的宗室制度相當殘忍,也極為明確。
太子一立,其他兒子靠邊站。
如果太子死了,還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太子死時,太孫成年了,則太孫接班,如果太孫太小,可以考慮二子或三子。
現在這種情況,就是朱允炆再接班,二子三子比朱棣還強十倍,都不能靖難成功。
兩人雖然是總督,但想起兵造反是不可能的。
外面的文武大臣沒幾個認識他們的,調兵也要得到當地總兵同意。
而且按大明現在制度,兩人總督也只能幹五年就要換地方。
反正朱高煦的幾道旨意發出後,天下立刻安靜了。
很多宗室也不得不服氣,簡直心服口服。
朱高煦說到做到,除了太子外,其他兒子和他們一樣。
朱棣以前的宗室們,至少現在還掛著王爵,朱高煦的兒子和宋朝一樣,都不封王了。
每個兒子一千畝田,一百萬銀。
這是父親對兒子最後的補償。
對朱高煦來說,足夠了。
老子把你們從小養到大,培養你們各種技能,讓你官至總督,分家時,一千畝田,一百萬兩,仁至義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