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約有兩千多人,主要是修建炮臺和港口,在徐石頭身後數里外,還有近五千人在擴建新城。

明軍佔領了當地的老城,改名為大羅府,這是明軍在舊港府後,設立的第二個府。

等大羅府建成後,加上這邊的大羅港,明軍距離馬六甲王國就非常之近,如果水師出動,真的就是朝發而朝至。

現場勞作的人裡也分幾批,有交趾過來的越人,有吳哥王朝的百姓,也有當地土人。

明軍用越人,管理吳哥人和當地土人。

其中越人和吳哥人是可以溝通的,說的話差不多。

當土人中選擇部分舊港的土人為小頭目,也可以溝通。

因為舊港地區,被華人佔領很久,當地人多多少少能說些華語。

而徐石頭知道,朝廷已經在舊港和大羅建立書院,當地所有小孩子都要去上學,學習漢語,並規定了,二十年之後,整個半島在官面和正式場合,不能說當地話和其他語言。

“這裡,以後就永遠屬於咱們大明瞭。”徐石頭默默的想著。

“百戶,百戶。”就在這時,身後遠處有人叫了起來。

徐石頭轉身,看到是部下一個姓馬的總旗。

這傢伙是當年遠征交趾的明軍,當時沒婆娘,後來娶了個越人小娘,然後就不打算回去了,現在跟婆娘一起,駐守大羅,家裡分了三十畝田,交稅一成,日子相當不錯。

但現在軍中訓練頗多,有時還要出海,所以在農忙時,徐石頭也會去幫忙,兩人關係很鐵。

“小馬。”徐石頭轉身走過去。

馬總旗小跑過來,吱牙咧嘴:“我婆娘又生了,百戶能不能陪我去找朱先生,取個好名呀。”

馬總旗沒啥文化,大字不識幾個,徐石頭稍微好點,但也認識不多,不過徐石頭和朱先生比較熟,所以馬總旗來問他。

“走,帶你去。”徐石頭帶著馬總旗回大羅府城。

大羅府城大概在後世下羅幹縣以北,原先的城牆都是土城,明軍佔領後開始擴建,添以成塊的青石,周長更是擴充到十里左右,也算不小的城市了。

但當地人口實在太少,建造比較緩慢。

兩人一路過去,還能看到不少衛所家屬和當地人在種田,和種甘蔗。

當地糧食除了能自給自足,還能向西貢布政使司上稅,種出來的甘蔗制黑糖(紅糖),賣向四周。

沒多久,他們來到大羅城東的一個角落,這邊的城牆還沒修好,看起來比較荒涼,但有幾排屋子都是新造沒多久,還比較大氣,外面的圍牆都是新刷沒多久。

門外就是連片的農田,有家屬在幹農活,看到他們來了,遠遠看了眼,又繼續幹活。

田間有幾個小孩子在奔跑玩耍,都是明人。

其中有兩小孩子一邊笑著一邊跑,跑到他們面前。

年紀比較小的大概才三四歲,可能不小心,撲通,摔了一跤。

“啊呀,當心。”徐石頭趕緊過去,扶起他。

那小孩起身後,先整了整衣物,然後恭恭敬敬的學著大人抱拳:“多謝將軍。”

“哈哈,不客氣,不客氣,你父親和叔叔他們在嗎?”

“在的呢。”說罷還轉身,指了指身後的圍牆院門。

徐石頭笑著向他點頭,大步而去。

馬總旗應該是第一次來,一邊走一邊看,稀奇道:“還有讀書人肯到這裡來,對我大明國內來說,這算不算蠻慌之地?嘻嘻。”

徐石頭本來不想說的,但想想,軍中知道的人也挺多的:“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是誰?”馬總旗奇怪道。

“姓朱呢。”徐石頭小聲道。

馬總旗愣了下,突然恍然大悟,臉色大變:“他們——就住這——就這樣——連守衛都沒有——”

他說話都結結巴巴,顯然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