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衛的精銳到後,接著找出縣衙底冊,查驗糧田歸屬和麵積。

沒幾天,胡衛文他們查出史騰雲把很多史家和崑山縣官田還有部分讀書人的田都剔除掉納稅面積裡,難怪只算到四萬多石。

接著又上街查實了史家的商鋪,發現史家很多商鋪都是賣貴重的絲綢,大絨,甚至還經營現在最火的白糖。

這些都是高稅收商鋪,但史騰雲之前聯合蘇州當地錦衣衛做假,幾十個商鋪加起來上報稅錢五兩一個月。

而紅樓的拍賣可是觸目驚心,他們不允許外地商人進來拍賣,拍賣當天臨明決定,匆匆趕到現場的商人,全是史家,和當地幾個士紳家族,最後用極小的價格拍下紅樓經營權。

明明準備了二十畝地和幾百個姑娘,卻上報十畝田一百個姑娘,降低稅費。

種種瞞天過海,全部被胡衛文他們查了個水落石出。

但這還沒有完,幾天後,從京師又來一波錦衣衛和御史,同樣和胡衛文他們都不認識。

他們再來複核,並沿街到每個店鋪抽查。

五月底,京師傳來旨意。

當地史氏,李氏等幾個聯合搞假的富紳、官員統統查抄,男的斬首,女的發配海外,家產田地全部沒收。

其中商鋪和房產田產,直接在崑山縣拍賣,一天之內就賣完了。

這件做假案,是洪熙朝第一批出現的江南大案,牽引很多人,包括蘇州錦衣衛也配合崑山縣令前期造假,全部處斬抄家。

朱高煦進京以來,一直以溫和的處理方式展現給世人,這也讓下面的人膽大包天,敢串通起來造假。

於是朱高煦立馬用鮮血和屠刀警告了他們。

朕殺起人來,不比明紂王差。

這樣的造假案,當然不只一處,但朱高煦派人複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複查的人可以收禮,收到之後,朝廷拿一半,你本人拿一半。

這叫奉旨收受賄賂,大夥相當高興。

但好處你拿了,事情也要好好辦,辦的不好,是滿門抄家,辦的好可以升官發財,你說他們會怎麼辦?

關鍵這下去的人,都是臨時從各地徵召,互不相識,誰也不放心誰。

伱敢幫忙串通,就不怕別人舉報?

誰知道里面有沒有皇帝的眼線。

朱高煦的這套做法,將來也將成為大明帝國的標準複查辦法。

這和後世考試差不多,面試老師從各地方抽調,互不相識。

但通常那還是同一個省或同一個地級市。

朱高煦更狠,抽調不同省的人,相對來說,更加的放心。

而且後世交通通訊發達,同一個省的有時也能牽線搭橋相互認識。

這會隔個一個縣能相識的就不多,更別說來自各省了。

整個洪熙二年,朱高煦主要的精力其實就在核稅收稅這兩件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