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天外奇石(第1/4頁)
章節報錯
宴席之後,孟修遠便就在魯妙子這間二層小樓之中安心住下。
之前來時著急,是因為不知道四大寇什麼時候會來攻城,早來一步,便少一分危險。
而現在既已到了牧場之中,自然再沒有什麼顧慮,只需守株待兔,等著那些賊寇送上門便是。
魯妙子多才多藝,精擅於各種奇巧之物,孟修遠住在他這小樓之中,一應衣食住行都十分精緻。
非要說有什麼不便,就只是因為之前商秀珣提到飛馬牧場之中有敵人內奸之事,孟修遠作為奇兵,為了不暴露蹤跡,活動區域被侷限在了後山這一小片範圍之中。
不過,這對於常年孤身於深山之中潛修的孟修遠來說,本就算不得什麼。
每日煉氣舞劍,時間過得很快。
……
數日之後的一個下午,後山竹林中,孟修遠手持那柄魯妙子所贈的白玉長劍,全心貫注演練著一套《太極劍法》。
隨著太極劍勢中的陰陽轉化、真氣生滅,他手中那柄長劍亦是忽明忽暗,並未有意放出氣勁,便已引得林中枯葉翻湧、翠竹搖曳。
似這般一板一眼的劍法修煉,孟修遠本來多年都不曾做過了。可在飛馬牧場中借住的幾天,這卻成了他每日下午必做的功課。
不為別的,只為熟悉魯妙子贈他的這柄白玉神劍。
幾日前在武當山上,孟修遠第一次運使這柄神劍的時候,便已經察覺到了其不同尋常之處。可隨著後續細細體會,他才算是漸漸清楚,魯妙子到底贈了他怎麼一份大禮。
說起這柄白玉長劍,首先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它確是一柄難得的神兵利器。
超越兩百斤的重量、堅不可摧的材質,單單用肉身之力揮舞起來,便已是威力無窮。
哪怕對於此時武功已練至飛花摘葉皆可傷人地步的孟修遠來說,這柄白玉長劍仍算是一件難得的寶貝,可讓他在面對其他絕世高手之時多上那麼幾分勝算。
不過,更讓孟修遠在意的,還是運氣舞劍之時,所產生的那份與神劍血肉相連、近乎人劍合一的奇妙感覺。
以前常聽江湖傳說,劍客練劍至極處,可以與手中兵器融為一體,晉入“人劍合一”的高深境界。
孟修遠本以為這更多是一種修辭比喻,指的只是將無需多想、便能將手中長劍精準操控的劍術而已。不料,經由這柄白玉長劍,他竟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類似的神奇感覺。
手握神劍,孟修遠無論施展什麼劍術劍招,都比以往要順暢自然許多,好似一切隨心所欲,只心念一動,手中玉劍便已自然而至。
一件死物,竟能提高自身武藝,這是孟修遠從未遇見過的奇異狀況。
因而,出於對武學的研究,孟修遠曾細細探究過其中原因,至最後,他將這種奇妙現象的由來總結為兩點。
其一,是因為這玉劍材質特殊,與尋常金屬刀劍大為不同,竟好似人體經脈一般,極利於真氣於其中流動,鮮少有所損耗。
孟修遠每每運氣於劍,都極為輕鬆順暢,好似自己的手腳一樣。那血肉相連的感覺,很大程度便由此而來。
其二,是因為這玉劍之中隱隱帶著一股奇異力量,在真氣激發之下,可以一定程度上連線用劍人的精神意志,使其意念與玉劍合為一體。
這方面孟修遠尚未探究得太深,暫且無法下一個定論,不過他隱約覺得,自己若是能勘破其中奧妙,對自己精神境界的修煉大有益處。
關於這柄神劍,孟修遠其曾也和魯妙子仔細探討過,詢問其到底是用了怎樣的高超工藝,才能賦予其這麼超乎常理的特性。
而魯妙子的回答也很實在,據他所說,其實這柄白玉長劍之所以有如此神效,與他的打造工藝沒什麼太大關聯,更多的還是用以打造神劍的那顆天外奇石本身比較特殊。
在這大唐世界之中,自春秋時期以來,大約每隔幾百年,便會有類似這般天外奇石現世,每一顆都有各自神奇特性,大不相同。
其中最為出名的一顆,便是眾所周知的“和氏璧”。
那奇石因為有影響先天高手的神異力量,自發現以來便為人所重視,最後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製成傳國玉璽,代代相傳。
當孟修遠問起這些天外奇石來歷之時,魯妙子還曾認真地告誡過他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