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揚和悅兒的一唱一和,成功調動起了直播間水友們心中的好奇心。

“‘勞倫氏壺腹’是啥玩意兒?怎麼感覺有點耳熟,之前主播有科普過嗎?”

“我是學海洋生物專業的,關於錘頭雙髻鯊的特性稍微瞭解一點,它們扁平的頭部,其實也充當獨有的第六感器官,也就是主播提到的勞倫氏壺腹, 它們能夠透過雙髻,感應海洋生物產生的電磁場,頭部的扁平可以分佈更多‘勞倫氏壺腹’,輻射的面積和感應電場的敏銳程度,都要比其他鯊魚強大很多!”

“也就是說,雖說那‘勞倫氏壺腹’的第六感器官, 是鯊魚共有的種族天賦, 但錘頭雙髻鯊的天賦給加滿了?”

在直播間沙雕網友們討論之時。

林揚已經準備好了潛水服,150米之內的海洋深度範圍,林揚並沒有選擇行動受阻的液態氧潛水裝置,普通潛水服足以勝任這次潛水拍攝。

原本準備晚餐的悅兒,也暫時放下了手中的活計。

簡而言之,她自然非常明白林揚的想法,飯可以晚點吃,但是假如現在不潛水拍攝超巨型的海蜘蛛,以及錘頭雙髻鯊,可就跑了。

直播間內,在諸多學霸大手子的科普之下,水友們逐漸明白了,這錘頭雙髻鯊種族天賦的牛批之處。

雖說,‘勞倫氏壺腹’是各種鯊魚在海洋捕食的利器,同樣也是讓人生畏的第六感官,但因為錘頭雙髻鯊外形的特殊性,那扁平的大腦袋上,可以分佈更多的這種感知器官。

壺腹造型猶如一個個小孔,密密麻麻遍佈在雙髻鯊的下頜。

這些器官的神經元, 非但可以感應到生物散發出的微弱電場。

其感知的恐怖程度, 可以捕捉到微小海洋生物所發出的150億分之一伏特電場!

那猶如方程式賽車前翼車頭的扁平腦袋,可以在海洋中靈活轉向,無論快速上浮亦或者急速下潛,可以說是遊刃有餘。

至少在海洋生物專業領域認為,這種長相非主流的鯊魚,扁腦袋是最符合的流體動力學的深海進化傑作!

然而,當那錘頭雙髻鯊越遊越近,直播間千萬觀眾發現了一個恐怖的事情!

它的身上非但有傷,而且千瘡百孔!

緊接著,直播間的畫面之中,在錘頭雙髻鯊的後方海域,出現了一群藍色的熒光狀物體!

這些物體的體型和錘頭雙髻鯊比例為10:1左右,也就是大約30~40厘米。

哪怕距離較遠,透過那鮮豔的熒光,觀眾們大體可以看出那發光生物的輪廓。

兩個圓圓的點,似乎是那生物的眼睛。

除此之外,還有魚身和魚鰭都散發出藍色熒光,數量從最初可見的兩三條, 逐漸增加到十來條的規模.

也就是說, 這群會散發著光, 但體型並不是特別大的魚,屬於小範圍的叢集。

與此同時!

之前困擾著林揚和直播間觀眾們的錘頭雙髻鯊,為何而來的問題,似乎也因為這群發光魚的出現,而間接的揭開了問題的答案。

這錘頭雙髻鯊遍體鱗傷,並非是奔著任何目標物而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大的可能性是被這群會發光的海魚追趕逃亡!

這一刻,直播間千萬觀眾一臉懵逼,心中疑惑與費解並存,恍若一千頭草泥馬崩騰而過!

“臥槽!那是啥玩意?發出的光和幽靈一樣,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雖說錘頭雙髻鯊在鯊魚家族中沒有大白鯊那樣的知名度和戰鬥力,但好歹也是生物電廠反應超強的代表,這波鯊魚家族的臉被丟光辣.”

“那麼問題來了,這群會發光的恐怖小魚,該不會是喪屍一樣失了智吧?以小博大,哪來的斗膽?”

“運動相機快撐不住了,主播開始潛水跟拍了嗎?”

“擁有150億分之一伏特電場感知的錘頭雙髻鯊,為何在深海之下被追擊逃亡,是道德的淪喪還是鯊魚家族的終焉?敬請關注今晚7:30,主播為您帶來的‘海上旅行,鯊魚去哪兒?(手動狗頭”

隨著那錘頭雙髻鯊距離鏡頭越近,觀眾們可以看到它的身體上密佈著不下十來個拳頭大小的圓形撕咬傷口。

圓形的傷口深深入肉,鮮血在海水中擴散開來。

錘頭雙髻鯊再怎麼不濟,也是如今海洋世界食物鏈頂端鯊魚家族成員之一,被這麼一群只有三四十厘米的發光小魚,咬的有點慌不擇路,在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看來,錘頭雙髻鯊這一波多少有點丟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