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林揚內心如同下棋一般,走一步看三步的想法,觀眾們是不明所以的。

因此,在運動相機自由落體的同時,直播間的沙雕網友們有點猝不及防。

“臥槽!麻麻我掉進海里啦,咕嚕咕嚕!!!”

“嚇我一大跳, 我還以為大白不小心掉下去了,原來只是運動相機沒固定好。”

“話說主播這運動相機應該是防水的吧?剛好可以藉著這個機會,看看海底下的情形。”

“小几萬塊錢掉海里.得虧主播是個不差錢的主,如果是我的,得心疼死qaq。”

此時此刻。

正在遊艇二層廚房準備晚餐的悅兒,也僅僅知道林揚在不遠處的海面上發現了體型比較大的海蜘蛛。

但是具體細節她是不太瞭解的,畢竟跟著林揚海上航行以來,這姑娘也算是跟著林揚開了眼界,算得上是見多識廣了。

假若只是超出常規體積一丟丟的海洋生物,其實也不是啥新鮮事,從這一點上而言,悅兒的看法和直播間普通水友相差不多。

正因如此,她看著灶臺上咕嘟咕嘟的海鮮湯,心裡只想著快點讓林揚吃上晚飯。

然而,外行看的是熱鬧,內行看到的卻是門道。

最先對體型較大海蜘蛛發表看法的,是建立在極地科考的IMAS南極生物研究所:

【我研究所對龍國林揚先生的發現感到震驚,然而遺憾的是,這隻體型卓越的海蜘蛛已經死亡,否則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活體海蜘蛛!然而,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根據建立科學觀察的數百年間,現有的理論無法支撐。並且解釋這生活於印度洋熱帶海域的海蜘蛛體型為什麼會這麼大。】

【如若南極的極地條件,包括‘皆足綱’的海蜘蛛在內,的確會因為‘極地巨大症’而產生體型上的增加, 然而,熱帶海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除此之外。

IMAS南極生物研究所,還非常貼心的科普了一波到底什麼是極地巨大症。

雖說從科學觀察的角度而言,極地巨大症只是一種理論假設,具體的原理為:

極地寒冷的海洋區域內,海水氧含量非常高,較高氧含量與低溫環境相結合,能夠緩慢生物的新陳代謝機制。

這個過程中,消耗氧氣相對較少,但環境內的含氧量較高。

諸如海蜘蛛之類的生物,在透過擴散攝取海水中的氧氣的同時,極端惡劣的海洋環境中,生態環境相對沒有那麼複雜,種種因素結合,才會造就‘極地巨大症’的產生。

但是林揚發現那體型不俗的海蜘蛛地點,是位於熱帶海域的印度洋公海,無論是較高的氧氣含量,亦或者是比較特殊的極地環境,沒有一樣是具備條件的。

這也是讓相關生物學家費解的地方。

直播間內,觀眾們算是看懂了一點皮毛。

“也就是說,如果在南極海域發現了巨大的海蜘蛛,其實並不是太稀罕的事兒?”

“不能這麼說, 之前IMAS南極生物研究所發現的海蜘蛛最大體積為70厘米左右,主播發現這個最起碼有90厘米朝上,也許還會有更大的活體?”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極地巨大症,這個名詞,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把人丟進南極海,會不會也會進化的比較大?變成進擊的巨人?”

“前面的老哥,我建議第一個把你扔進南極海,做實驗qaq。”

“每天get一個新知識。(奇怪的知識點又增加了)”

此時此刻。

海雕大白已經將大蜘蛛屍體打撈,並且朝著遊艇甲板返回。

要不了多久,林揚就可以透過鏡頭,讓直播間千萬觀眾近距離看看這大傢伙的細節了。

然而,小部分觀眾還是比較關注那掉進海里的運動相機,傳回來的影像畫面的。

在掉入海面之下後,防水運動相機的微弱照明條件,捕捉到了漆黑海面之下的有限畫面。

林揚聚精會神檢視著生物雷達反饋回的節肢類稀有生物的位置。

在他心中,滋生起些許疑惑之際,海面下的運動相機回傳的畫面中,出現了一個模糊的巨大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