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拯救匠戶獲好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不少村民踴躍站出一一狀告這些年張監事和張里正在村中做的惡。
蘇如錦越聽面色越難看,這張家兄弟還算是個人嗎,說畜牲都侮辱了畜牲。
蘇如錦吩咐舞陽軍將村民狀告證詞謄寫下來,又讓人厚葬了童三夫婦。
童家的一雙兒女被二狗子娘抱回了家,蘇如錦給二狗子家留了足夠多的米糧和衣物,還悄悄給了二狗子幾兩銀子。
她深知她若給二狗子娘,二狗子娘是不會收的,就連衣服被褥和吃食都是村民們都收了二狗子娘才收的。
想起村民們因為她帶來的物件糧食紛紛對她叩首行禮,嘴裡唸叨她是活菩薩的時候,蘇如錦心中酸澀不已。
她看到那些村民仔細的抱著被褥小心翼翼的摸了又摸,她看到那些抱著新衣服的漢子和婦人眼中露出的驚喜,她聽到那些孩童嘴裡嚷嚷著爹孃有了新衣服是不是可以將換下來的舊衣服改小給他們穿時,蘇如錦心裡彷彿壓了一塊石頭。
回程的路上蘇如錦的面色一直不好,她想過直接打殺了這些人渣,可她不能,雖然她有這個本事,但是她不能再給自家招黑了。
張監事和張里正被舞陽軍押送回了衙門,有相府的狀師,衙門裡的人只會秉公辦事不敢徇私枉法,她不僅要嚴辦了張監事等人,她還要為這些可憐人做些什麼。
她跟著鄭老漢等人在村裡逛了一圈,她從不知道人過的可以怎麼苦。
她看到了許多衣不蔽體的孩子,她看到了許多婦人光著腳在勞作。
她看到很多古稀之年的老人彎著腰在盡微薄之力為自個兒的家出著力氣。
她看到家家戶戶破敗不堪,有很多人家連門都沒有,更甚有的和畜牲擠在一起居住。
那些個應該在私塾讀書的孩子們,都赤著腳在村裡河道里摸著魚蝦做家事,還有的小小的人兒背脊上揹著比他們還重的柴。
肩上扛著比他們重的擔子。
最讓她不能接受的是與她一般年歲的姑娘,因著家裡窮沒有銀錢為她們置辦衣物,她們連件可以遮羞的衣物都沒有,被家人鎖在家裡在稻草堆裡躲著。
碧桃和水沁亦是沉默不語,二人看著村們送的東西心裡五味雜陳。
水沁拿起一顆熟透的柿子,這果子她是第一次見橘紅色掛在樹枝上特別像一個個小燈籠。
她好奇看了兩眼,這顆果樹的主子趕緊摘了幾顆遞給她。
一旁村民的小孩一句話讓她生生僵在原地。
她說:“阿孃,這果子留著過冬吃得呀,給了姐姐我們冬天是不是就要和喜鵲娘和奶奶一樣活活餓死。”
水沁將果子遞給蘇如錦,澀聲道:
“姑娘這是村民們送的,奴婢還第一次見著這果子。”
蘇如錦接過柿子,不僅水沁聽到了小女孩所言,她也聽到了。
“姑娘,他們太可憐了,奴婢想幫幫他們,奴婢以前也是在村裡長大的孩子,可我們村裡家家戶戶都有餘糧都能吃得飽穿的暖,奴婢還未曾見過這樣貧瘠的村子,而它居然還是在潑天富貴京都城腳下的村子”
蘇如錦看著手中的柿子陷入了沉思,太平村地理位置很好,不存在交通閉塞這種情況。
理應太平村不該如此貧窮,可她從鄭老漢哪裡得知大部分人家都是匠戶,村裡五十戶人家有一多半都是匠戶其餘的一少部分是擁護田地的農戶。
匠戶沒有田地自然也不會有糧收,他們無償為朝廷服役又沒有收益,靠的是家中婦人苦苦支撐,古代婦人能賺到錢的少之又少。
她們透過接一些活計來過活,賺到的銀錢根本不夠溫飽。
“姜七去鳳陽樓。”蘇如錦心中已有了打算,又吩咐道:
“去將各店鋪掌櫃的召集到鳳陽樓。”
蘇如錦到了鳳陽樓直接去了她辦公的後院。
鳳陽樓的生日一如既往的火爆。
蘇如錦看著後院中的泔水,在太平村這些人連泔水都沒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