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做了亂世的煙花 第170章聖朝皇帝李唐的死去(第1/3頁)
章節報錯
玄立死去之前留給李塵的傳承,本身目的就是削弱李塵身上這種年齡和經歷之間的剝離感,其中佛理的感悟穿插了大半,這些的確幫助了李塵很多,至少讓他不再因為自身想要完成目標和這個世界的衝突而痛苦。
但李塵自身的性格和註定的複雜經歷,讓他時時刻刻都在不斷打碎自己世界觀的同時完成新的構建,這又是一個人註定痛苦的重要原因。
在完成空渡沼澤的這段時間,李塵在孤獨和寂靜裡不斷自省和回首往事,甚至想起自己出世以來最大的敵人,那個聖朝國師,比他境界高的或許有很多,但是細細想來,其心思之縝密,給自己造成的痛苦,是第一名門宗主都未能做到的。
他嘗試將自己本身代入國師蘇暮的境地,才覺察出一種自己並未真實感受的另一種孤獨。
“這世上,或許人人都覺得自己經歷複雜,人人都認為自己足夠特殊和孤獨,這或許也是人性本身吧。”
在沼澤地裡漂泊的這段時間,李塵完成了自己本身和孤獨的融洽,和這個世界本身就足夠安靜的融合,因為就算是在嘈雜的鬧市,也並沒有人願意仔仔細細地聽你說話,所以其實不論你身處什麼地方都無所謂了,自己本身的心境就是這個世界。
這是他從佛理中瞭解到的簡單知識,其實佛理當然不只是及這麼平實和淺薄,但對他自己本身看來說,這反而是最有用的。
······
······
就在他完成橫渡沼澤的這段時間,長孫道生回到了曾經的鬼蜮洞中世界。
鬼蜮洞中世界最後和上界完成相撞,或許說是一種融合,成為上界領域的一部分。
上界的無盡疆域,本身或許也就是這麼完成的。
只是當完成融合後,一切並沒有那些第一名門的弟子所說那麼融洽,他們曾經說這對鬼蜮洞中世界的人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對上界的人來說,他們仍舊是蠻夷之地,就像聖朝京都的人也曾一直說京都以外的百姓是鄉野村夫。
被分配管轄鬼蜮洞中世界的那些弟子,都會說一聲自己實在倒黴,被扔在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並且因為李塵的原因,第一名門的弟子對這個地方的人有十足的偏見。
曾經的聖朝皇帝李唐,那個雄心壯志要建立不朽王朝,雄心壯志的皇帝成了第一名門的狗,或許這條狗的反骨還在生長,但此時此刻,無法有任何建樹。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長孫道生回到了這個偏僻的地界兒,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殺死李唐。
他牢牢記得在隕墨山鬼蜮看到過的那個場景,牢牢記得虞世南的死,他知道兄長李塵當時經歷的苦難和那一天的痛苦都和李唐脫不了關係。
他願意和李塵同進退同生死,對李塵的敬重本身不比崔昊盧翰少,對他們這些人的兄弟情誼也看的極重,那麼,殺死李唐成了他突破忘憂境以後的第一件要完成的事。
他的天賦本身就極好,體內元力完成轉化後境界迅速增長,刀成永珍的體質讓他又在離開黑風山後積累了許多神通秘術,自覺現在的他,絕不會比當年的十二城的忘憂境弱,因此動身回到了聖朝。
京都不復往日的繁華,百姓的日子也不比當年,這是因為第一名門不斷壓榨聖朝廟堂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聖朝只能對百姓進行壓榨,這是一層層之間的壓迫和剝削,再加上其中還有一些人中飽私囊,經濟當然會因此蕭條。
那個一直極重視自己名聲的李唐皇帝已經被百姓在背後戳斷了脊樑骨,所有人都好像失去了當初的心氣兒,那些在京都土生土長七八十年的老人常常嘆息,說本來是在自己家裡,怎麼現在感覺像寄人籬下?
李唐所說自己想要完成的盛世,現在成了夢幻泡影。
長孫道生沉默地走在朱雀大道上,瞧著落葉遍地,他不知道這段時間究竟詳細發生了什麼,但是眼下的蕭條已經證明了一切。
護城河上有水車的聲音吱吱呀呀,唯獨少了曾經的船舫美人,少了撫琴的姑娘,少了手持帕子招攬客人的熱鬧。
長孫道生對這件事情並沒什麼興趣,但他知道像這樣的地界兒最能代表一個朝代的榮華,倒是路過一些小巷子和衚衕口的時候,有姑娘或者老婦人招手,對暗號似的壓低了聲音,“要嗎?”
京都的護城河邊兒上,竟然落魄至此,何其可笑。
長孫道生的殺意隨著一步步落下越來越盛,直到來到皇城外。
這裡不像曾經那樣守衛森嚴,這對他來說算是好事,溜溜達達走了進去,這些將士的實力大多在黃泉境,要避開他們的視線和感知對道生來說並不是難事。
他穿過亭臺樓閣,穿過那個錦鯉成花的湖,輕輕巧巧,一步一步,踩著千年聖朝經過無數次修繕的宮城青石。
聖朝皇帝李唐現在正在發呆,他曾經勵精圖治,發誓要讓世上人人稱頌李唐兩個字,但是第一名門的介入讓他的一切想法破滅。
在過去,他的桌子上只有奏摺,但是現在空空如也,因為現在的聖朝根本不需要什麼勵精圖治,他只要作為一個傳話筒傳遞第一名門的想法也就夠了。
這時候,一道細微的開門聲響起。
一個人影出現在門口。
房間的幽暗和門口照射進來的陽光形成巨大的反差,李唐微微眯起眼睛,因為突如其來的光亮而不太適應,看不清楚來人的臉。
他也永遠都看不清了,因為一道刀光忽然出現,就像切割了這片空間,以及李唐的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