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到報社總編的時候是我在報社當了三個星期的報紙發行員後的一天。

三個星期以來,我總共發行了三期報紙。

在我負責報紙發行的這三個星期裡,我見過副總編三次,他的名字叫方亮,人跟名字一樣,大方光亮,話不多,說話聲音也不大,很斯文的那種。

第一次見面時,是鄭義介紹的。

當時,方亮副總編正在審稿,聽說我是新來負責發行的,就讓我坐在他的對面,跟我聊了幾句,話不多,但挺貼心,讓我有溫暖的感覺。

第二次見面時,是在二樓編輯部的工作小結會上,九樓的兩位美女美編也來了,還有一個名叫“華仔”的瘦小小夥子,是報社的財務。

因為我接手的第十一期報紙的發行,是按照原來的發行套路進行的,前任交給我的二十二個報攤,我都跑到了,該送的報紙送到了,該收的報款收回來了,沒賣完的報紙也回收回來了。沒問題,但也沒新成績,乏善可陳。

第十二期報紙發行,我跑完了此前固定的二十二個報攤,又自作主張跑了五個報攤,多送出了兩百多份報紙。所以,在第二次工作小結會上,我彙報了大概情況,建議下一期報紙加印三百份。

為此,方亮副總編代表報社表揚了我。大家對我的看法也因此有了較大的改變。

第十三期報紙發行,我從報社計劃給我的每份報紙一毛錢的提成裡拿出五分錢獎勵給報攤,激發了報攤攤主的積極性,他們當期報紙接收的份數都有所增加,加上我又新開發了幾個報攤,發行數量一下子有了明顯提高。我建議報紙的印數再增加三百份。

第三次跟方亮副總編見面是在第三次工作小結會上,會議地點在九樓的總編辦公室。

這次也見到了總編。

經介紹得知,總編姓伊,是作協的第三領導,兼任文學院院長。

當時,我在心裡就對這位總編輯產生了敬意。作協的第三領導,文學院院長,這可是個不小的官銜啊!沒想到,我剛到報社工作,就能在這樣的大官手下做事,真是很榮耀啊!

再說了,這個伊總編長相大方,毫無架子,一看就是性格開朗的人。在這樣的領導手下幹活兒,怎麼說都不會憋屈!

方亮副總編簡單彙報了本週的工作後,重點介紹了發行情況。

當伊總編聽說發行情況不錯繼續加印報紙,很是高興,給予了我表揚。

這中間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我當時就被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記者。

這個小插曲是由文字編輯歐陽柳的工作彙報引起的。

歐陽柳彙報說:“這一期的頭版已經確定了,是一篇大文章,四千多字,因為頭版有廣告,版面不夠,還作了轉版安排。”

伊總編說:“這個我知道,這篇文章確實不錯,發頭版頭條是當之無愧的,我和副總編都已經簽了字,照常進行就可以了。能不能再想辦法約這個作者再給我們寫下一篇的頭條,這樣的頭條文章多幾篇,對我們報紙的質量和發行都很有好處呀!”

歐陽柳說:“這個作者就是個筆名,沒有聯絡地址,稿件就是從門縫裡塞進來的,沒辦法聯絡。但好在他又給了我們一篇稿子,我已經編輯好了,建議可以作為下一期報紙的頭條。”

伊總編說:“啊哈,還是個神秘人物呀!也難怪,這叫真人不露面嘛。你把這篇稿子拿給我看看。”

歐陽柳說:“我已經編輯好了交給方副總編了。”

方亮副總編說:“對的,在我這裡。但沒有聯絡地址,只有一個署名,叫小龍。”說著,就從抽斗裡拿出了一篇稿子遞給伊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