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佑與劉承基結有仇怨,這不是秘密。

好巧不巧的是,劉承基一家被燒死時,李佑又身處案發現場。

而這場火,又燒得如此猛烈。

現場的陣陣酒香,再結合上李佑發明的烈酒,自然而然地引人遐思:烈酒加上大火,不正好能引得大火迅速蔓延,在短時間內,將劉府燒燬殆盡嗎?

種種機緣巧合,引得事態朝李佑是真兇的方向推進。

這般微妙情況,李佑早就坐不住了。

這些天,他身在王府,心思卻早已飄到這火災現場來了。

他一直在苦思著,如何洗清自己身上的冤屈。

要想洗清冤屈,唯有找到破局關鍵。

而這場火災的關鍵,正是這助燃之物!

光天化日之下,片刻間火勢蔓延開來,這顯然不是意外失火能解釋得通的。

所以李佑早已斷定,這火場中,定有助燃物品。

只要找到這助燃之物,便能給自己洗去冤屈。

所以今日,在吩咐侍衛進入火場調查時,李佑特意強調,讓侍衛們重點關注屋內燃燒的灰燼,著重查詢助燃之物。

在此時的大唐,真正能助燃的物事並不多。

真正能引起這般大火的,無非是一些動植物油脂,以及那地底下冒出來的火油了。

再者,便是他李佑親自造出來的烈酒。

烈酒燃燒,是有氣味的,火場裡定會發出香醇酒香。

雖然百姓都在傳言,當日火場周邊,的確逸散了酒香。

但李佑卻心知肚明,那日的酒香氣味,是街邊被摔碎的酒罈子發出的。

而李佑等人救火時,卻並未從火場裡聞出酒香。

反倒有股淡淡的刺鼻氣味。

那顯然不是烈酒的氣味。

於是乎,李佑便把目光對準了其他助燃物事。

他對這些助燃品並無研究,但卻是知道,大唐的提煉壓榨技術,極是落後的。

但凡這些助燃品,提煉不精純,燃燒時便會有刺鼻氣味。

更重要的,是燃燒之後,都會留有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