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見慣了長安城人滿為患的模樣,如今到這齊州州城裡,李佑明顯能感覺到,這兩旁迎候的百姓,顯得有些疏落。

饒是陰弘智早有安排,這道路兩旁也不過稀稀拉拉一兩排百姓。

再往後看,便已無人排列迎候了。

這與那碼頭眾人齊迎的場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乍一看,還以為陰弘智將所有人都安排到了碼頭上了。

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碼頭再大,也容不下整個州城的百姓。

看來,這州城的人口確實是較少的。

陰弘智倒不以為意:“你打長安過來,見慣了繁華,自是覺得這齊州城裡冷清。事實上,這齊州人口是不少的,只是大多百姓都散居在州城周邊,這城裡的人,確實是不多的。”

“原來如此……”李佑點了點頭。

長安城畢竟是名動天下的京城要衝,光是那些京官家眷,來往客商,便已不少,更不要提尋常百姓。

而齊州城則要差了不少,這裡商貿並不發達,也沒有匠人、手藝人,大多數百姓,都是平頭農戶。

這農戶依田而生,分佈較為分散,自然是不能都住在城中的。

李佑再不分心,閉目休養片刻,趕著回府接見青州來人。

到了齊王府,將收整佈置的事兒丟給管家許福,又將那被人看守的二孃交給韋敏,李佑便即到了書房,吩咐青州一行人進來答話。

這齊王府佔地極廣,比之長安城裡那座王府還要大得多。

等了有一陣兒,才聽得小跑聲傳來,幾個侍從氣喘吁吁地跑進書房中。

“見過殿下……”

那侍從們押著個瘦弱矮小的人進來,走近一看才認出這人竟是胡泰來。

這胡泰來乃是高昌人,也正是他獻上紅薯,李佑才能一路查到青州。

雖說只是誤打誤撞,但他畢竟是立過大功的。

李佑揮了揮手,吩咐侍衛將胡泰來鬆開。

那胡泰來被放開束縛,立即喜笑顏開:“小的胡泰來,見過齊王殿下。”

他看起來心情不錯,小臉兒笑開了花。

見胡泰來如此得意,李佑心道他們定是找到那支商船了,當下追問道:“青州那邊怎麼樣了?”

侍衛已回話道:“倒是打聽到一隊打著“張”字旗號的商船,據碼頭附近的人說,那船隊領頭人是個老漢,人送外號“張大鬍子”,這與胡泰來所說的商船都能對得上號。”

李佑看了看胡泰來,胡泰來立即拱手點頭:“對的,我正是從那大鬍子老漢的船上偷來的那寶貝。”

雖然追尋這支商隊已久,但李佑對其並不熟悉。

他蒐集到的情報有限,只知道這是支經常出海的商隊,靠的販賣海貨為生。

早從胡泰來那裡得知,這商隊的商船上,都掛著“張”字旗號,想來商隊的領頭人是姓張的。

如今他才知曉,那領頭人是個老頭兒,還長了一臉大鬍子。

但這都無關緊要,最要緊的還是找到紅薯。

李佑忙問:“那後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