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之戰後,信陵君下令魏軍齊重返洛南道,只留了龐煖部三萬人。

王齮殘部在唐地遭遇公孫嬰部再敗,退往孟津,欲與洛邑的秦軍匯合。

龐煖一方面在洛南道及宜陽虛張聲勢,繼續做出圍困宜陽城的假象;另一方面派兵北上,往曲陽而去,做出準備與韓軍合兵圍殲孟津洛邑一帶王齮殘部的姿態,以此迷惑秦廷的判斷。

南洛河渡口,天剛矇矇亮,整個河面上已佈滿了船隻。

這些船從南岸向北行駛,穿過洛南道,向南行至新津,沿著津水向北走,抵達盧氏,繼續北上往蒲阪而去,只撲河西秦軍的後方。

此時,一艘艘大小不等的船舶在江面上排列整齊,宛如長龍般緩慢地移動,偶爾還有幾條大船在水面上濺起巨浪,引得四周的木筏紛紛避讓。

魏軍已將附近數百里內的船隻全部徵用,又伐木為舟,運送士卒和糧草,使得河面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大大小小的木筏。

“伏兄弟,你做的木浮漂過線了。”張炭緊盯著放置在河中的木器說道。

“張大哥把木浮撈起來就行。”伏念記錄著木浮漂過河段的時間。

時間是測量距離的尺度,他將木板上的刻度長與河段等比縮小,再根據流速公式製作出時間尺標出對應時間,進行分段式測量,再加上心算時間用於修正。

他所用的方法為選取一平直河段,測量該河段一段間距內水流橫斷面的面積,求出其平均橫斷面的面積。

再在上游河段投入浮標,測量浮標流經確定河段(L)所需要的時間,重複測量多次,求取需要時間的平均值(t),即可計算出流速(L/t),進而透過公式計算出流速。

張炭從河中撈起木浮,在手中掂量掂量,放在了一旁,他已經放了好幾次木浮。

“念哥哥,滴了6滴水,是4.8秒。”玉嬋兒緊盯著水漏說道。

伏念告訴過她,滴一次水是1.25秒,她問秒是什麼,他告訴她那是一種時刻,並教了她算術,說這是乘法。

這乃是他製成的簡易時漏,將五個木皿成階梯放置,每個下面鑿一小孔,在最下面接水的木皿部量出從一個正午到第二個正午水位的高度,將此高度二十四等分,為了精度在每個刻度裡再五等分。

完成後只要在記下一個刻度內水滴的次數,便能算出一水滴等於多少秒,進而成換算成精確時間。

“多謝你了玉兒。”伏念停下手中的活轉頭對玉嬋兒道。

他知道這女孩兒看似柔弱,實則內心堅韌要強,她不願意成為自己的累贅。

於是他便教授了她這些基礎的東西,讓她能做些簡單的工作,計木浮漂過河段的時間。

他教了她一些簡單的算術,女孩學得很快,她是個聰慧的人。

或許等回到大梁,可以教她讀書識字,禮樂詩畫數術。

玉嬋兒聞言頗為高興,那張清麗的小臉上浮出淡淡的紅暈。

伏念將資料統計好後,根據從當地民戶水夫口中瞭解到的水文情況,匯總到帛書上,標註好正負尺寸和河道情況,繪製成水圖。

“信陵君,我已繪好水文圖。”伏念繪製好水文圖後便去尋了信陵君。

“念,此役若能大破秦軍你亦出力不少。”信陵君對於他自是十分看重。

如此年紀卻精通地與之術、術數、格物,實乃奇人異士也。

“伏念不敢居功。”他說罷將水文圖予信陵君。

信陵君接過水圖看了起來,心中已有計較。

如果走水路,逆流進軍的速度,魏兵坐船南渡至新津需要三天。但至新津後順流進軍的速度,從新津到盧氏卻只要一天。如果走陸路加上必需的輜重則至少需要八天。

他已經派出紀嫣然、楊公邪及衛慶山字營前去清除路上的秦軍及暗探。

他需要打秦軍一個資訊差,在蒙驁和秦廷未從王齮兵敗中做出應對之前,直插河外蒙驁軍後方。

走水路能省一半時間,他只能選擇走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