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是餘家奶奶七十九歲的生日。

秉承著做九不做十的原則,餘家上上下下都很重視。

餘簡列了張清單,託唐淵幫她尋找些不常見的食材。

「鹿肉、兔肉……驢肉?」唐淵拎著單子的一角甩了甩,不敢相信地看著她,「你這越做越誇張啊?是不是下次要讓我上天給你弄龍肉了?」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是人們對驢肉最高的褒獎。

陝北一帶有許多有關驢肉的傳統吃食,驢肉火燒就是其中一種,驢肉鮮嫩,餅子酥脆,夾在一起熱辣辣地咬上一口,那真是滿口生香。

京城早就進入了冬季,出行的人們有的都套上了厚外套,這是餘簡和奶奶在京城過的第一個冬季,跟南方的溫潤氣候相比,老人家總有些不適應。入冬之後,就不大愛往外走動了。

餘簡尋思著得給她補補身體,這才讓唐淵幫忙,從河省的河市找些驢肉來。

她要做一道熱乎乎的美食——暖寒花釀驢。

「你們西餐中沒有驢肉的菜餚嗎?」餘簡見他蹙著的眉頭一直沒有鬆開,問。

唐淵聞言輕笑,覺得小姑娘這個問題問得好,「西餐的食材主要以牛肉、羊肉為主,還有一些白肉海鮮,家禽中又多食雞和鴨。在外國人眼裡,兔子是寵物,驢又不常見,他們對於陌生的東西向來都特別謹慎,所以根本不會吃。包括雞爪、鴨爪、鴨脖什麼的,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好的邊角料……」

「哦……」餘簡拉長了嗓音表示自己明白了。

「你哦什麼?」

小姑娘的表情顯然有些不一樣的意味。

餘簡咂吧了兩下嘴:「那不得少了好多樂趣。」從遠古時代起,廣大人民群眾就在為發掘更多的食物而努力。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找到了土豆、山芋,再到袁爺爺發明雜交水稻,不都是為了能讓食物更加豐富,生活更加富裕嗎?

可到了外國人眼裡,許多美妙的食材竟然只是下水料,只能怪他們沒眼光了。

「對了,韓瞐的事情你準備怎麼解決?」唐淵想起正事,問道。

小工近來總是把自己隱藏成了透明人,匆匆來、匆匆去,要不是每個月發工資的時候要多打一個銀行賬號,餘簡都快忘了有這個人。

「估計在憋著什麼大招吧。」她咧開嘴,伸了個懶腰。

街角的中餐廳也跟著收斂了氣焰,不敢再明目張膽地抄襲餘家食肆的菜式,沒有了噱頭,客人自然逐漸減少,老闆娘愁得好幾天都沒露面了。

韓瞐這個角色,來得就突兀。

再加上這麼個姓氏,廚藝又不差,餘簡自然多了個心眼。緊跟著後來出現的一系列事情,也印證了她的猜測。

這韓遇白和韓瞐,說不定還真有什麼見不得光的關係呢。

……

四環外的一處居民樓裡,散發著溫馨的暖光。

韓瞐趕了大半個小時的地鐵,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一室傾瀉的光吹散了他的寒意,他定定地站在門口,側耳聽著屋裡母親哼著的小曲。

「小瞐回來啦?快去換衣服,等會你韓叔叔過來吃飯!」李淑端著盤子從廚房裡出來,見到兒子傻愣愣地站著不動,嗔怪地說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