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老槐樹
章節報錯
起初慕容秋荻和秦叔夜,秦季彪兩兄弟對老爺子的話還將信將疑,以為這是秦老為了破壞他們跟崔家聯合虛晃的手段。
其實秦家並不缺少政府資源,在大夏一個家族若想長盛不衰首先就是不能離政治太近,卻也不能太遠。
秦冷娃退伍之後創業至今,肯定得到過不少高層人物的幫助,有幾個還是那種大夏最最頂尖的大人物,更可貴的是秦冷娃跟他們都是相識於微末,而且他老人家做事很有分寸,哪怕是求人辦事也都是不違反原則前提下的順水推舟,所以一直到今天秦老跟他們都保持了良好的私人友誼。
但是這些關係人脈都是秦老個人的關係人脈,外人哪怕是秦老的兒子們想要去動用都做不到,換句話說秦老最寶貴的這份人脈資源最終可能只會留給秦牧。
這也是慕容秋荻這幾個人急於跟崔家接觸的原因之一,崔靜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如今去雲州坐鎮一方,將來說不定還會有更大的前途。
誰又會相信如此如日中天的一個人物,會毫無徵兆的鋃鐺入獄呢。
所以最近這幾天慕容秋荻和秦家的兩兄弟並沒有斷了跟孫修桐之間的聯絡,甚至秦季彪還送給孫修桐一些價值不菲的奢侈品,其中就包括一塊價值百萬的百達翡麗名錶。
直到大年初六。
國內各大媒體的頭版都換成了關於「崔靜被捕」的新聞,的新聞開始鋪天蓋地,全國老百姓在新春假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又吃了一場政壇大瓜,大酒店小飯店的餐桌上,男人們喝酒打屁又多了個新話題。
秦家那幾位這時候才感覺到點劫後餘生的幸運,若是沒有老爺子的提醒,他們大把的真金白銀往雲州投,可能得到的都是一些爛尾工程,甚至在清算崔靜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倒黴。只不過他們還是想不明白,崔靜怎麼說倒就倒了。
媒體紕漏出來的那些罪狀固然假不了,但這些東西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其實每個大人物的身後都有一排長長的多米諾骨牌,只要推倒其中的一枚骨牌,哪怕是最小最不起眼的那一枚,大廈也會轟然倒塌,關鍵是誰伸出了推倒骨牌的那一隻手。
秦家大院最北端的一處院子裡。
那顆有些年頭的龍爪槐下。
一天比一天蒼老的秦冷娃,躺在藤椅上曬太陽。昨晚颳了一夜的北風,今天一早卻定了,天格外的晴朗,蔚藍的天上飄著幾抹柳絮一樣的雲,日頭高高掛著,照在人身上暖洋洋。
秦冷娃閉著眼睛,手邊的茶几上放著一架老式收音機,在聽新聞裡的事實報道,大量的報道都是關於崔靜被捕的新聞。
秦牧站在不遠處,望著老人,恍惚間覺得又回到了剛來龍城那會,那時候爺倆每到冬天就喜歡躺在這裡曬太陽。
秦冷娃睜開眼睛,扭頭看向秦牧慈祥笑道:「餓了沒,餓了我去給你下碗麵條」
秦牧差點被老爺子這一句家常話給說的淚目,他小時挑食,剛來龍城的時候是吃不慣秦家大院裡的飯菜的,後來是老爺子發現他每回吃飯都幹嚼饅頭,耐心的問他喜歡吃什麼,那時候秦牧也沒什麼眼界,只記得在母親身體還好的時候每天早晨都會給他下一碗熱騰騰的熗鍋面,那就是小秦牧認知里人間最美味的東西了,於是就怯生生的回答說喜歡吃麵條。
於是一輩子都沒做過飯,信奉君子遠庖廚這種道理的秦冷娃竟然親手學起了做麵條,西北的臊子面,南方的鍋蓋面,蒼東的門面,各種熗鍋面,打滷麵,只要秦牧想的出來,老爺子就能給他做出來,這也難怪有些秦家人會帶著嫉妒的語氣說,秦冷娃不是個好兒子,也不是個好丈夫,更不是個好父親,唯獨是個好爺爺,其實這話也有幾分道理,秦冷娃年紀輕輕就去了戰場,把自己一家老小都留在老家
鄉下,一去就是十來年,連封信都沒往回寄,回來的是他娘和媳婦都入了土,三個孩子跟著他妹妹過,後來又開始創業,全國各地的顛簸,跟三個兒子聚少離多,這麼算來他這一生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都不稱職,唯獨對秦牧那是一種不加掩飾的隔輩親。
老爺子看秦牧有些失神,也不打擾,活了這麼大歲數最,不缺就是耐心。一滴龍爪槐枝頭上融化的雪水滴到他的頭頂上,秦牧猛地回神,撓撓後腦說:「老頭,我這兩天睡眠不好,總是容易走神,您剛才說什麼?」
秦老輕輕一笑,招招手示意秦牧坐到身邊的另一架躺椅上,這個家裡的人誰見了他都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就好像他是能吃人的老虎一樣,唯獨這一小子從第一回見他就敢跟他橫眉冷對,沒大沒小。但是他從骨子裡就是覺得這孩子跟他親,記得有那麼幾年他極為痴迷汝窯,一心想要燒出已經失傳的天青色,爺倆就去汝窯的發源地採集那種含有特殊礦物質的泥土,那是個深山裡已經無人居住的荒廢村莊,半夜裡陰風陣陣挺嚇人的,老頭一輩子都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到了那裡都覺得有些邪性,結果到了晚上有碰到幾個無聊的驢友在那怪叫,爺倆還真以為是撞到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了,那時候的秦牧還不像現在這麼大膽,撒腿就跑,老頭攆他的功夫絆了一跤傷了腳踝,跑出去幾百米的小秦牧又哭著跑回來揹著他跑,那時候秦冷娃就認定了這個孫子。
秦冷娃指了指茶几上的瓜子點心,笑道:「吃點吧。」
秦牧坐在旁邊,嗑著瓜子曬太陽。
老爺子冷不丁的問道:「說說吧,是怎麼搞定崔靜的」。
秦牧把手裡的一枚瓜子彈飛出去,差點選中一隻落在地上的麻雀,老實回答道:「不是我,搞他的另有其人」。
老爺子把收音機關掉,來了興致:「誰啊,這麼大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