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第二十章 騰虛電落碎拂霞(第1/3頁)
章節報錯
原來在尚馮河揮拳下砸之際,林乘墉憑藉劍上傳來的勁力已經得知他的意圖,隨即因勢利導,在劍柄加了一股力,讓枸木劍並未飛出,而是憑空旋轉,斬向敵首。
不過劍刃在空中有所旋轉,只是以側面命中。
隨後趁著尚馮河低頭之際,林乘墉抬手取下轉回來的長劍,再度發起進攻。
這一次,劍勢再換,忽左忽右,指東打西。
劍尖明明刺右,但劍隨身轉,刺右又變成了橫削,再一抖,又斬手腕。
鐵爪攥拳欲故技重施,林乘墉將力道一收,劍柄頓住,劍尖立起,直紮鐵鏈縫隙。
尚馮河收手不及,被劍尖扎進掌緣,血流不止。
解劍九勢,轉筆!護尾!
解劍訣始於漢朝,以熹平石經為靈感,合書法中的落筆、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九種筆勢創出。
起源書法,以筆化劍,能將敵我招式當做筆畫,一劍刺出,直指對方運筆薄弱之處,極擅長拆解敵人招式。練到極境,可稱“飛白”,劍如枯筆,劍出藏勢,如蔡中郎書飛白,以不動之墨書飛舉之勢,蒼勁渾樸,能以靜制動。
解劍訣自唐初之後,已經兩百年未曾現世,尚馮河更是聞所未聞。
林乘墉雖未練就“飛白”絕技,但九勢已成其六,憑藉精妙的劍法一時間竟能傷及強敵。
尚馮河驚怒非常,本擬速戰速決將人拿下,但對方以有心算無心之下,自己竟然弄巧成拙,傷在這少年手下。
當下他雙眸精光四射,竟是同時用出了驚目劫,顯然是將林乘墉當成了需要慎重以對的敵手。
林乘墉無意間瞥了一眼尚馮河的眼睛,只覺其中混沌隱隱,霎時間滔滔殺意直衝頂門,整個人如臨深淵,渾身汗毛倒豎,手下不由有些澀滯。
尚馮河瞅準機會,凌空跳起,雙爪如猛禽捕獵,猛擊而下。林乘墉躲閃不及,被重重抓在了雙肩,“啊”的一聲,整個人被打飛出門去,在雪地上滾了幾滾,血染劍袍。
他掙扎著爬起,只見尚馮河飛身趕至,重重踏下。
再度翻身躲開,敵方一腳踩下,掀起陣陣雪沫。
林乘墉雙肩受傷,用劍澀滯,此前的招式也使不出來,只得反握劍柄,以守勢與之周旋。
解劍九勢,橫鱗!
藏頭是短打之法,掠筆是擊長之法,轉筆是連環劍,護尾是換勢劍,而橫鱗則是解劍訣中唯一的守勢。
橫鱗者,豎勒之規也。
蔡中郎之後的書法大家衛鑠曾有言:“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便是闡述豎勒之法。
化入劍法中,就是使劍勢平而不平,松亦不松,借力化力,是高明的防守之法。
林乘墉雖然知道驚目劫的威力,但畢竟倉促應敵,一招之下就被打傷,只得低眉不去看敵手的眼睛,以免中招,勉強以橫鱗勢化去鐵爪上的勁道。
尚馮河早已不耐,三兩招過後,禍心術使出,他開口喝道:“看著我!”聲音深沉厚重,帶有迷惑人心之能,顯然是想要一招制敵。
林乘墉腦中轟然作響,不由自主的抬頭,再度陷入驚目劫之中,渾噩不知抵抗。
尚馮河繞到背後,雙爪齊下,抓向林乘墉的琵琶骨,打算直接廢掉他的武功再細細審問。
正當時,只聽“嗖嗖嗖”破空聲響起,三點寒芒直奔面門,一道長劍如龍光射鬥緊隨其後。
好個狍鴞,左手翻掌以手背鐵板擋住飛針,右手重重一拍,把林乘墉打飛。
不管來人是誰又有幾何,傷其五指不如斷其一指,先廢掉一人再說!
林乘墉恍惚間遭逢重創,一口鮮血噴出,幾欲昏迷。
一道彩裙飄至,正是芮玉榮趕到!
正當林乘墉在春神祠內和李延對話之時,芮玉榮只得接著獨自尋人。
她心裡緊張無比,既擔心因自己之故找不到人,間接害了方泰,又害怕自己找到兇手時,反被發覺挾持。